【性灵哲思】:触觉

2023-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寶傳的心

★❤


2023/10/25


  贤友说:

  【感觉】中本来没有爱憎,现在出现了爱憎,但是【爱憎】不是实有,是真如于感觉上起念,便现【爱憎】。若不起念时,便无【爱憎】,故说【爱憎】其性本【念】,离念便无【憎爱】。


  听闻贤友的认知,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又不知道如何将这个怪给恰切地表达出来。在一直对这内容作解析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很直观的办法。

  试将〝感〞更替为〝触〞,虽〝触〞不可以完全取代〝感〞,但通过一字之易,会使情境变得极其直观。经由触类旁通,由〝触〞之畴,推衍到〝感〞之畴,如此作法,应当可行。


  微调更动后的内容:

  【触觉】中本来没有爱憎,现在出现了爱憎,但是【爱憎】原本没有,是人于触觉上起爱憎念,便现【爱憎】。若起念离爱憎时,净念岂有【爱憎】?故说【爱憎】其性本【由造作】,离造作便无【憎爱】。


  净念之净,净无造作。念起贡献。
  染念之染,染乃造作。非念之罪。
  念,乃生命力的发扬。端视正用误用耳。

  槁木死灰般的无念,在抹杀生命力。
  生机勃勃般的无念,生命力隐涵藏。

  净念相继般的起念,生命力正发扬。
  杂染纠缠般的起念,错用了生命力。

  触觉,乃由根境识的和合,身识畴。
  感觉,乃由根境识的和合,意识畴。


  另,触,亦应从语境中去判断,究竟是十二缘起当中的触,还是十二处当中的触。此触非彼触,些微差距,还是有的。

  表达得了意图的语境,依义不依语
  表达不了意图的语境,依智不依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