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心理

为什么奖励越多表现反而更糟?

2016-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道兄

假想你在一个班级中处于第十名的水平,并且正在准备下一次重要的考试。突然,有一名慷慨的土豪亲戚对你说:“你这次考进前五名,我就奖励你一百万。”面对这么大额的奖励,你是不是会发挥出超高的水平呢?

在做出回答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多世纪之前,心理学家罗伯特·亚尔克斯和约翰·多德森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目的在于了解电击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励它们加快学习。

在实验中,小白鼠为了躲避电击,必须学习如何逃出牢笼躲避电击。不出意料,当电击非常微弱的时候,小白鼠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学习,因此,它们学习的速度很慢。随着电击的增强,它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增加,学习的速度越来越快。显然,到此为止,实验结果很符合我们的直觉:激励越大,表现越好。

但是,当电击变得越来越强时,实验小白鼠的表现变的越来越差了。这个结果让实验人员有些出乎意料,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解释是高强度的电击让小白鼠极为恐惧,巨大的压力使它们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如何逃出牢笼。

亚尔克斯和多德森的实验表明,激励与表现倒U型关系。到达某个点之前,激励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使生物能更好学习和表现。但是一旦超过了这个点,激励反而会产生消极的效果,过大的压力使生物无法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当来了,这个实验用的小白鼠而不是人,你或许会认为人不会这样,毕竟我们的社会一直信奉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探究人身上是不是也遵循激励与表现之间的倒U型关系,经济学家丹·艾瑞里等在印度开展了一项实验。

他们找到了87名被试者,并要求这些被试完成几项任务,这些任务需要被试们开动脑筋、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好。被试者被分成了三类,每类被试达到一定成绩后会获得不同的奖励。其中,三分之一的被试达到一定成绩后只能获得少量奖励:差不多是当地人一天的收入;三分之一的被试能获得中等奖励:约合当地两周的收入。还有三分之一的被试则能得到大笔奖励:几户相当于当地5个月的收入。

实验结果如何呢?结果,获得中等奖金的人与获得少量奖金的人表现基本上不相上下。让人吃惊的是,获得大笔奖金的人表现最为糟糕;面对高额的奖金,他们过于紧张,导致表现不佳。可见,人与小白鼠的表现并无多大差异。

总而言之,金钱对人的激励确实是把双刃剑。糟糕的是,研究表明,高额奖金的负面效应人们往往无法凭借直觉认识到。

每周坚持分享两个有趣又有用的知识点,与大家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