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随感

2016-11-13  本文已影响139人  子西东向

也许是做过电影编剧的缘故。金庸武侠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画面感;而且这种画面是一种好莱坞电影式的通感。这种漫画式,戏剧化的小说表现形式给大众特供了一种诉诸感官刺激的消遣娱乐方式,一旦深入其中,就会给读者一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阅读感受。

从许多人都热衷搞各种金庸小说人物的排行榜来看,金庸小说最大的成功就是其塑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各色人物。在这一点上,在所谓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中,只有古龙能望其项背,其余人皆不足道。新派武侠小说流行至今,从趋势来看,也是如此。金古两大家皆有超过其他作家的大量拥趸。金庸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由于过于依赖戏剧化的冲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金庸小说的故事情节在细节上大多数是经不住推敲的;但是,金庸小说正像他自己说的,如同传统说书人一样,把故事讲的热闹有趣、紧张刺激。即便是抛开金庸小说中明显背离了现代科学和常识性的东西不讲,——我们把各种神奇武功、招式、毒药、灵药、宝物等等武侠世界中应有之物“合理化”为“真实的存在”也会发现,这些存在都受制于如今各种“神剧”中神一般存在的“主角光环”和“导演至上”两大“定律”,各种神奇武功、招式、毒药、灵药、宝物的设定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因场景而变化。假如出现明确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乃至历史人物之类的,往往导致“时空相对论”,不能与历史事实一一对应,所以武侠小说虽然在形式上是小说,但在体裁上却是更接近戏剧的小说类别。

所以有人评价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而陈墨则把金庸的武侠小说比作“寓言故事”。金庸本人除了“自娱娱人”的自辩之外还特别强调塑造人物着重其超越历史时空的“人性”。从金庸武侠文本看来,一开始写武侠小说不过是“文字游戏”,不过随着其在武侠小说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荣誉,写武侠小说成了金庸的安身立命之道,待功成名就之后,金庸把武侠小说当做自己名山事业,就有后来的一改再改。其第一次修改完成了金庸武侠的经典化,使其成为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而第二次修改却掉粉无数,成为武侠小说风光不再的标志。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金庸武侠小说曾风行近半个世纪,我刚好算适逢其会。但在新千年第一个十年之后,金庸武侠就不再是流行读物了。论坛也寂静许多,如今说金庸,颇有些“白头宫女话说玄宗”的意味。最近金庸诉江南案让我想起了《卧虎藏龙》和《玉娇龙》的争端,或许IP运营才是今后流行文化布局的核心。回顾金庸武侠在大陆的风行,八十年代是港台武侠剧和盗版书商助力,九十年代是大陆电视台的翻拍和金迷哄抬,新世纪则是网络论坛和电子游戏推广,随着三联版权合约的结束,版权控制的严肃,“他们派”和“甄志丙”的出现,金庸武侠开始式微。

“夫院本、小说正类诸子、词赋,并属‘寓言’、‘假设’。既‘明其为戏’,于斯类节目读者未必吹求,作者无须拘泥……倘作者斤斤典则,介介纤微,自负谨严,力矫率滥,却顾此失彼,支左绌右,则非任心漫与,而为无知失察,反授人以柄。”钱钟书的这段话不知金庸是否看过,在修订自己小说时以为然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