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产油国到底在头痛什么?
魔镜,魔镜,告诉我,产油国到底在为何头痛?
在过去五年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跌了一半,让全球各大产油巨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数十亿油元被迫流出,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者能源产品价格走低。消费者乐了,产油国哭了。
此次油价下滑使得OPEC老牌产油国同美国页岩油新贵的矛盾愈发激化。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产油国纷纷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率,寻求再融资。与此同时,OPEC现在试图控制产量来稳固油价,并不得不开始寻求其经济模式的多元化。
而近期高盛的一项调查表明,原油的收支平衡价仍要比市场预计的高得多。

如果仅简单计算,OPEC原油生产成本仍居低位。而高盛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等OPEC产油国新项目在油价每桶20-40美元时才能盈利,而现在原油每桶的市场价为48.20美元。另外高盛预计,尽管科技大幅提高,成本也在大刀阔斧地削减,也只有在50-55美元的价位,美国页岩油才能盈利。
然而,盈利只是产油国的众多目标之一。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就是原油的财政收支平衡价格,或者是看这些石油生产商能否在未来保持财政上的收支平衡。基于这点,OPEC产油国将今年的油价目标定在了每桶70美元,这比上市能源公司根据其资本和股息需求定下的40-60美元目标价要高得多。
高盛分析师指出,在产能提升成本下降的前提下,尽管整个石油产业已经适应了石油的低价位,市场却越来越难满足OPEC的财政需求,原油的财政收支平衡价格居高不下。这导致了OPEC只能叫出高油价,却不能想出应对当前低油价市场现状的良方。

现在的局面和几年前恰好相反。2011到2014年,油价在57.33至126.65美元波动。同时,和上市石油巨头相比,OPEC产油国还享有10-40美元每桶的成本优势。
第三个衡量指标同样描述了这个重大的转变。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Brad Setser 和Cole Frank两位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指出,能源市场投资者还在关注“外部收支平衡点”,即在成本中纳入高额的进口税。
外部收支平衡点还同汇率的变动相关,及其对国家预算的影响,这样也方便了国家之间进行比较。由于油价以美元标注,本国货币的贬值可以抵消油价降低带来的影响。例如,卢布价格的走低使产油国俄罗斯受到油价下滑的影响比较有限。
“因此,在外汇储备和借债能力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外部收支平衡点价格如果低于全球市场油价,就意味着财政支出的扩大或货币的升值;相反,若外部收支平衡点价格高于市场油价,则意味着财政压力的加大或货币的贬值。” Setser和Frank说。
上次石油牛市开始前,石油和汽油产出国的外部收支平衡点仅在20-30美元,随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2008年中暴涨至每桶147.5美元。在牛市期间,外部收支平衡点不断攀升至2014年的80美元。随着石油价格暴跌,外部收支平衡点价格走低,2016年至55美元。高盛分析师指出,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的大幅下滑”。

然而,各主要产油国的平均收支平衡点价格还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利比亚的价格最高,为每桶140美元,而挪威最低,仅为20美元。
Setser和Frank的研究表明,低油价时代意味着政策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与此同时,也给那些急于改变单一的石油发展模式、寻求多样化的产油国政府泼了一盆冷水。
“石油产出国通常在原油生产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 Setser和Frank指出,“其中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经济转型问题,而这一问题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密切相关。可以说从石油经济体走向多元化,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原油生产成本,财政收支平衡价格和外部收支平衡价格都关乎OPEC产油国的财政收益。尽管当前原油价格仍高于生产成本,但考虑到原油为大多OPEC产油国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其价格的走低,各国需要调整财政收支平衡价格来保证收支平衡。同时,外部收支平衡价格也与石油进口需求和汇率密切相关。这也就意味着,OPEC 等石油产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成本上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