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小鞋子》回顾我们那逝去久远的童年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13人  南雅之简

看到《小鞋子》这部电影,纯属算是意外之喜。伊朗电影1999年上映,距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如果让我在海量电影信息里去淘,那肯定会与他失之交臂。幸好,朋友推荐算是捞到了沧海遗珠。

向来不喜欢看过于沉重悲伤的电影,但是不沉痛则不厚重。于是我选择电影未免有些挑剔,既不想要那种哈哈一笑就忘了的电影情节,也不想要那种悲伤的难以自己我剧情。《小鞋子的修复》这部电影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是苦难童年,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味的赚取观众的眼泪。相反,对于八零后的我,还有几分对于那个时代的共鸣感,我相信六零后、七零后看了会更有感触。因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童年我们大都如此,尤其是农村孩子,物资的匮乏感会更加明显,那么对一双鞋子的珍爱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哥哥不小心丢了妹妹的鞋子

故事其实很简单,起因就是哥哥丢了妹妹修好的鞋子。这在现在当然不算什么,好多孩子的鞋子从来都没有修过吧。可是在七十、八十年代一双鞋子就是一件大事,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那时候国内的人均收入才多少,几十块钱的工资那都算高工资了。何况影片里描述的是一个在那个年代里的贫穷家庭。鞋子的丢失成了哥哥最大的心理负担,在不敢告知家里人的情况下他决定跟妹妹换着穿自己的鞋子上学。还好,他们的学校是男校女校分开,妹妹早上放学,哥哥下午上学。然后每天发疯式的跑步放学、上学,故事就这样轻轻拉开帷幕。

如果故事要讲述的是这家人如何拮据,如何艰难,如何心酸悲痛,我大概不会耐着性子把他看完。出人意料的是因为一双鞋子牵动了两个小孩子的心理路程,他们既不敢告诉父母,又要应付接踵而来的各种换鞋遭遇,过程倒是让人笑中带泪,饶有趣味。

故事发展到后来,妹妹无意中找到了自己的鞋子。他们尾随小女孩到家,发现那个穿她鞋子的女孩家境窘迫,父亲还是盲人。这种情况下兄妹俩心照不宣的选择放弃索要鞋子,继续换穿一双鞋子上学。接着妹妹的笔被小女孩捡到,小女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的笔,但是她还是拿着笔找到了失主送还,也就是还到了丢了鞋子的妹妹手里。

这是你丢了的笔,还给你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核心要传输的善意大概如是。“君子修道,不以窘困而改节。”在大环境那么贫穷的情况下,心里还是存着人之初的善念,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宁愿自己吃苦也不好索回自己的鞋子的那种悲悯之心。虽然可能在特殊的状态下,人为了自保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在大灾难面前,人们为了争取活路相互残杀,在极端饥饿的状态下会放下所有的礼义廉耻,只为活下去。可是在大环境都是常态的贫穷里,人们还是遵守着基本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孩子们,还在努力的做着书里教导的那样拾金不昧,怜老悯贫。竞争、利己是人的天性,可是给予和奉献也是人类自带的善念。即使我们贫穷,可是我们仍然很有节操。不要觉得这个理念很假,想想我们的童年,哪个人没有扶过老奶奶过马路,哪个人没有帮人推过车,捡到一分钱也要交到警察叔叔手里的,那是我们童年时所被灌输的传统文化,所以这些细节更能唤起这一代人对童年的记忆缅怀。

奔跑着的男孩

男孩子参加马拉松比赛,为的是赢得季军那一双运动鞋。只有他得到了季军,就可以解决妹妹鞋子的问题。于是奔跑成了男孩子为了一双鞋子做出的最感人的努力。他并没有受到过训练,也没有所谓的体育精神,他的世界很简单,就是想要一双鞋子。但是只要这一个信念足够强大,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赢得了马拉松比赛冠军。

所有人都为他欢呼,可是他泪眼滂沱,垂头丧气。

因为,冠军没有鞋子。

有时候,去做一件事情,未必要去找一个壮观的,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理由,直击内心的理由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能激发出你个人力量的东西。比如,我看这个电影,并不知道它有多么好看感人,就是因为朋友推荐的。

如果你是八零后、七零后、六零后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相信可以让你回忆起自己更多的童年记忆,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这也是一部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影片,很平缓的故事,很温暖的亲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