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习俗
新春佳节,普天同庆。中华地大源长,年俗风情各异。梳理家乡过年的习俗,供感兴趣者求同存异。——题记
以时间为轴。
1.元旦。
称阳历年,为过年氛围之伊始。
早上或中午蒸些许肉鱼芋等,放一挂小鞭,门前插上三支点燃的香。
2.特产年货。
切糖块:粳米、糯米蒸熟后晒干,前者以大锅炒爆,后者以爆米花机炸爆,皆称为炒米。然后以自家熬制的麦芽糖,与适量炒米一起拌匀。放在豆腐盆中,踩压结实。扣在铺好干净的门板上,用刀批成大长条,再切成小块,即成糖块。过程中,亦可加入芝麻,或花生等。此为春节桌上果盒中必备之特产。
裹豆腐:俗称油豆腐。是过年必须制作的食品。年前N多天就适时作豆腐,并以油炸裹。洒上盐,装以坛罐,可放置数月不坏。然后,至除夕前几天,再作白豆腐若干,供春节期间食用。
3.小年。
腊月廿七与廿八均是老家小年日。老村的村北为廿八,村南为廿七。
小年日,早上或中午,在凳子上摆上一碗蒸菜、一碗新鲜米饭并插双筷子,放一挂小鞭,门前插上三支点燃的香。
一般而言,回家团圆至少要争取在小年日到家。
4.大年。
为腊月廿九。提前宰好的鸡鸭等,以及提前买好的猪头、鱼等,这天都要亮相走入供盆中。
中午或下午,供盆先端到祖庙,燃一挂大鞭,庙前插上三支点燃的香。然后端回家,放一挂大鞭,门前插上三支点燃的香。
晚饭前再放一挂小鞭,门前插上三支点燃的香。各种丰盛的菜肴。其中有道特色的粥状食物,叫三粉,一人一碗。
5.除夕。
三十日要做三十件事。如果农历十二月无三十,那么除夕日与大年日习俗合在一起。
今天是繁忙的日子。贴春联。大范围打扫卫生。清理各种积压物。
是收债的好日子,今天去欠债者家中讨债,可以放开来说那怕不好听的话。如果与他人有什么恩怨,也最好在这天清算交涉。
今天是各处集市的赶集日。比如老家镇上赶集日是农历尾数一、四、七,理论上三十不是赶集日,但年三十是所有集市的赶集日。
新煮的年夜饭上桌前,也要供在门口,插香放鞭。
今晚是不眠之夜,可以与家人、外人一起打牌赌博,吹牛瞎掰,通宵达旦。
封门(关门):晚上十二点之前哪个时间都可以。先在各门口插上燃着的香,然后在点燃较大鞭炮的同时,依次关上后门、厨房门,再关上大门。理论上,关门之后不能再开,直到新年正式开门之后。实在有在外面玩儿的人回家,也是开后门或其它傍门。
开门大吉:时间理论上是新年零点之后的任何时间,但大部分都是凌晨两点之后。负责开门的那个人,先是穿戴整齐,洗漱停当。拿出准备好的最大的鞭炮,点上香,边燃炮边打开大门。然后在门前插上香,点上烛。接着同样爆竹声中打开后门,有时还有厨房门等。开门的鞭炮越大越好,响的时间越长越好。现当下,开门的时候,也有人辅以烟花。
6.初一。
早餐是素食。一般是青菜或菠菜豆腐和油豆腐。饭前,放一小鞭,门前插上三支点燃的香。
长辈教导大家,今天开始至元宵节,甚至理论上整个正月,不要吵架,不要骂人,否则会不顺遂。当然这个礼俗现在人不讲究了。
早饭后,村里的人相互串门拜年。大家都穿上新衣,村庄小的全村互拜,村子大的一般以若干代内的小家族为单元互拜。
7.初二。
开始做客了。嫁出去的闺女这天是回娘家的正日子,看娘舅亦然。
8.初三。
特定日。谁家上年度有人去世了,这天是逝者的最后一个年,中午是亲友参加的酒席。这家的春联是绿色的。这天只能在这类人家拜年,来拜年的人放一挂鞭炮。
前两天没有去过的人家,这天不能去,更不能对上述人家之外的人说拜年的话,否则后果很严重。该禁忌初三过后自动解除。
9.初四。
走亲戚的好日子,重要的亲戚应当在此日去拜年。理论上,越亲的亲戚要尽早前往。
10.初七。
破七日早上,要放一挂鞭炮。
以往的传统上,元宵节前不出远门,现在变化太大,哪天出行的都有,基本上已不守旧规了。
11.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要做米裹。
米裹:大米磨成粉,在大锅里熬拌成大面团,然后以此制作各种米裹。诸如:以菜做馅的大包裹,以木刻板做模具的印裹,简单搓圆的小圆裹,等等。做好后,放入竹篦子,蒸熟即可食用。
这天,家家要去村祖庙上香燃炮祭拜。大概中午后,青壮年汉子们会将祖神们请上大轿,大家轮番抬着在全村及特定的田间地头游走。每家每户会鞭炮果品迎接,有的还会呈上红包。
从元旦开始到元宵节,大抵是农历年的过年时段吧。元宵过后,年就基本上算是过去了,开始了期待下一年了。
(甲辰年正月初二,202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