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独行一百贝散文特辑

让你画30年蚊子,你能做到吗?

2020-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风之舞555

蚊子,大家都见过。可让你将它工笔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且一画就是30年,你能做到吗?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我揽不了此活,你另请高明。

可现实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硬是一笔一画用了近30年,画下了几千幅精美的“蚊虫工笔画”,相继出版了四本蚊虫研究著作。

董学书手绘的雄蚊尾器

这位老人名叫董学书,今年已85岁了,是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的一名蚊虫研究专家。

画蚊子是一件很严谨细致的工作,不求画得多好看,但一定要和标本保持一致。

刚开始,董老也曾找过学画画的人过来协助,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画画的人对蚊子形态不了解,再好的绘画基础也是徒然。

从那以后,董老就自己摸索,研究出了一套画蚊子的方法。多年来,守着显微镜,老人一画便是好几个小时,脖子落下了毛病,绘画时手也开始有些发抖……

几十年的坚守,使他成了单位里公认最会画蚊子的人。蚊虫标本上人眼看不清的部分,他也能画得不差毫厘。

从报纸上看到董老的事迹,非常感慨。

一是为董老细致认真的精神折服。做好蚊虫分类研究,画图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蚊虫尾器作为主要的鉴别特征,需要将其内部构造一一画出来。为此,董老从不忙于下笔,而是在选好蚊虫标本后,对着显微镜观察蚊子尾器的内部构造。看仔细后,才肯下笔,先是拿铅笔打草图,画出轮廓,再将细微部分补齐。反复比对确认无误后,才拿出碳素笔描摹。这种静下心来反复练,不怕麻烦、不图省事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其难能可贵。

二是为董老不懈坚持的精神打动。董老画蚊,从差不多退休年龄才开始,一画就坚持了30年,不是图好玩,而是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试想一下,人到了退休年龄,哪一个不想在家乐享清福?可董老却反其道而行,在这个年龄练起了工笔画蚊功。不得不说,这是董老多年以来对研究工作的热爱,没有那份执着,他不可能将在常人眼里看来如此单调、乏味的工作,默默坚守几十年,还完成几本研究专著。

三是感叹像董老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从近来国外对华为公司的联手打压限制来看,在手机等科技设备生产产业链上,我们不缺模仿、组配方面的技术与能力,最大的短板,还是卡在核心设备、关键技术的研制与攻关上。在核心蕊片的研发上,如有像董老一样的技术人才默默在一线潜心研究几十年,相信任何外部环境与势力,也阻挡不了这种自主创新能力所催生的铿锵步伐。

专业画蚊30年,这背后体现的,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做好一件事的初心与坚守。日常工作中,当我们沉不下心、静不住气的时候,不妨多想想从执着、专注的董老身上学些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