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好文章的8大原则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81人  破茧成峰

当今写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无论是写微博、发朋友圈,还是写电子邮件、写总结报告,都需要很好的写作能力。我们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输出,从而与他人交换,影响他人,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读到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科学家斯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这本书,下面我结合自己写作中的实际感受和书里的精华,分享其中的8个写作原则。

第一个原则:言简意赅。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的,一定不要用一句话说明。写作过程中经常会给读者“设置路标”,提醒读者该注意什么。比如下面这句话:“第一章讨论引起名字流行程度上升和下降的因素”,这就是一个路标。作者平克认为,如果这种标记语言太多,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他建议,你可以用提问来加深印象。比如,上面那句话就可以改成:“一个名字流行或者不流行的原因是什么”。好的写作善于利用读者的期待心理,而不是让读者受困于各种路标。

第二个原则是,平易近人

比如,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将注意力转向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本文将评述这一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这就是一种很无聊的写法。如果是自然的写法,可以这么改:“小孩子不用专门上课,就能获得说一门语言的能力。他们怎么做到的?”

平克认为,对话比主题更重要,你要做的是向读者解释一些重要的主题,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个主题有多难,或者背后的学术争议多复杂。要记住,写作是在和读者对话,别把你的老本行当作谈话主题。你关心的,不一定是读者关心的。

第三个原则是,清晰准确。

模糊词汇指的是“显然”“几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词。虽然这些词有时候是必要的,但太乏味了。而且如果使用过度,还会带来不好的暗示,如“非常”“十分”“特别”等词语,就会有过犹不及的效果。举个例子,你怀疑一个人偷了你的钱,并且得到了以下两种说法:第一,这个人是个诚实的人。第二,这个人是个特别诚实的人。听到“特别诚实”的说法时,你会更怀疑这个人。因为对不加修饰的形容词或者名词,人们更愿意接受二元对立的理解,要么诚实,要么不诚实。而添加了修饰词,就会凸显程度的差异,“特别诚实”有多诚实呢?

第四个原则是,让人眼前一亮。

你要用新鲜、言简意赅的词,来代替陈词滥调,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读者读文章就像看戏一样,他们会沉浸其中,陈词滥调容易让人出戏。当读者听到一个又一个暗淡无味的词的时候,会关闭视觉想象,这时候他们听到的只是一个个熟悉的音节。好作家会把旧的东西重新包装,写出新意。

第五个原则是,少用专有(抽象)名词,适当排比有奇效。

抽象名词,会增加读者阅读难度,而且读完也留不下任何印象。不如引入适量的排比,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热度、高度、宽度、长度。

第六个原则是,去掉僵尸名词。

“名词化”是指将动词变成名词,比如,“确认”变成“做出确认”,“决定辞职”变成“做出辞职的决定”。这是写作的大忌。动词变成名词之后,就失去了鲜活的力量,和动作发起者的关联也被削弱了。

第七个原则是,采用互动和主动的风格。

采用互动的风格,可以提高情感指数。“情感指数”说的是你是否关心读者。这里有一个不关心读者的例子:“我们高兴地宣布,本实验室的新设施将对外开放,随时准备承接各类脑科学实验。”这里的“我们”以及“本实验室的新设施将对外开放”,都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为了提高情感指数,可以改成这样:“你将有机会使用本实验室,来做你的脑科学实验。”另外,要尽量使用主动语态,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X会带来持续的累积性毁坏”,就可以改成:“不要使用X,它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将你杀死。”

第八个原则是,偶尔用被动语态。

只是要记住,你要试着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到你要突出的事物上。主动语态的作用,是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出的行动上;被动语态则让读者把注意力放在做出这些行动的人或物上。有时需要关注的正是后者。比如这个句子:“看到小王了吗?他正被一位拿着购物袋的女子扔鸡蛋。”这里的被动语态就很合理,因为它可以让人对小王产生注意力。

以上原则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