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周末聊聊美食

2024-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L捷妍Rainbow

#周末聊聊美食#一起来看看粤菜里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鸡肉

01

今天咱们聊个轻松的话题,有关粤菜里的鸡肉,这挺合适周末氛围的呢!

资深美食评论家、《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美食顾问闫涛老师在一个专栏里描述:

走在广东的街道和菜市场里,你有时能闻到烧肉的香味,循着香味你能找到烧腊店,见到橱窗上挂着叉烧、烧鹅、烧鸭、白切鸡和酱油鸡等熟食,这些都是广式烧腊店的基本配置。

有些还有卤水掌翼、卤水大肠等。

他提醒“吃货”们,尽管橱窗上挂着的往往是整只,但其实,买白切鸡酱油鸡等都可以只买半只。

而体型更大的烧鹅、烧鸭,甚至可以买1/4只。

买的时候,你可以跟店家要求要一个上装或是下装,上装肉嫩,下装味香。

瞧!这一段的精彩描写是不是很有画面感?都让人忍不住想到了电视里出现过的美食镜头了。

02

有个问题“食物与人的关系是人类依赖食物呢?还是食物依赖人?”一直盘旋在我脑海里,我一直都在找答案。

比较幸运的是,我在查找翻阅美食书籍、纪录片的时候偶然找到了答案。

著名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老师在给《寻味》一书写序言时提到,过往中国文人的美食写作,更多是借由食物抒发自己的感怀。

这大都是因为对现实有某种失意或叛逆,陶渊明、袁枚莫不如此。

清代袁枚,年过而立仕途不顺,决意辞官归隐随园,以诗文和美食与世界打交道,最终在晚年写下了中国美食史上最重要的著作《随园食单》。

或许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不明白:人和食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美食书籍《一日一菜》的作者大董谈到——

食物对于人是生理的,而对于人精神作用是多维度的;人通过喜爱的食物张扬精神达观、映显气质风度、表达生活愿景。

有人因富足充裕而挥霍,因舌尖受宠而挑食;有人返璞归真,优雅达观清新。

那一个问题出现了,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在这喧嚣的世界中能够让一个人的心境进入一个清宁的境界里?

王维几经失意,度尽劫波,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失去对入仕的渴望,把所有的热情都投放到山水之中,其诗臻于至境。

所以后人能读到《终南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03

关于粤菜的鸡肉有很多种,限于篇幅,咱们就选三个菜式来介绍介绍!

美食书籍《做好一道菜》的作者罗生堂非常详细地列了如何准备食材、如何制作荷香糯米鸡。

鸡肉腊肠馅料咸香鲜美,荷香味足,鸡肉软嫩,糯米软且有嚼劲。

这道菜类似广东的肉粽,只是肉粽是用生肉直接煮制,这道菜却需要提前炒制。广东的腊肠是咸甜味的,酒香浓厚。

无论是煲仔饭还是糯米鸡,好像天生就和米有不解之缘。咸蛋黄是沙沙的口感,海米略带海洋气息,再配以腌好的鸡肉,味道自是特别。

且刚蒸出来其实不是最好吃的时候,下一次从冰箱中取出来重新蒸过的糯米鸡才是最美味的。

用一把洁净的钢勺,舀起一团,热气徐徐而起,慢慢送到唇边,轻轻咬下,用牙齿感受着不同的口感—软糯、颗粒感、鲜香,甚至有海风,一层层接踵而来……

读完这段话,是不是觉得自己都有点饿了?

04

广东人都喜欢吃鸡肉,不管是下馆子大摆宴席还是安静在家做住家菜,鸡肉具有很强的主导地位!

美食书籍《寻味》的作者林卫辉写道:“无鸡不成宴”的广州,白切鸡、豉油鸡、盐焗鸡、水蒸鸡、烤鸡、柱侯鸡、炒鸡,“花样百出”,琳琅满目,鸡的人均消费绝对冠绝全球。

而另一篇美食佳作《无肉不欢》,作者就给予了白切鸡很高的评价——“白切鸡 清新优雅唯有它”!

而清代诗人袁枚曾作《随园食单》赞鸡之功勋“鸡功最巨,诸菜赖之。”

如今,在粤菜的200余款鸡之菜式中,白切鸡以其原汁原味独占鳌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粤西,湛江人尤爱食白切鸡,有“无白切鸡不成宴”之说。

当地人多采用本地细骨农家鸡,绝不用饲料鸡和大骨鸡,做出的白切鸡之风味自然最为纯正,若幸至该地,必得食上这湛江第一菜!

所以,我不得不佩服了!

05

粤菜里的鸡肉具有牢牢“栓住其他调料后佐菜的强大威力!

《一日一菜》(续篇)的作者大董介绍,吃白斩鸡,离不开沙姜。这是灵魂蘸料,能使鸡肉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白斩鸡做好,皮下和肌间脂肪有着丰厚的颤颤巍巍的鸡汁冻,蘸沙姜汁,鸡的鲜咸就被推上了更高层次。

广东还有一道名菜沙姜鸡,是将沙姜剁成碎末,加其他调味料抹在鸡身上腌制,焗成后香气四溢,“鸡肉点沙姜油,点食都唔够喉”。

吃海南鸡饭也会配沙姜。配沙姜,可以说是广东鸡的归宿。粤菜还有其他不少菜式,都是用沙姜作为调味香料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对粤菜里的鸡肉的介绍。

希望大家可以抽空与亲朋好友一起偶尔聚聚、一起品尝品尝粤菜里鸡肉的美味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