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用导致问题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一定无效。出路在求异思维
我们日常生活见到很多固执的人,解决这些人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为什么呢?
很简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用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试图来解决问题一定是无效的”,好比做事不靠谱的人搞砸了事情,再次安排类似事宜还是会搞砸的。
打个比方,一个病人搞错了方向,一直向东走,这时候我们作为咨询师,如果跟随向东走,我们就比病人病的更重。
因为,按照错误的思维方式处理事情,一定还是错误的,“谬误重复一千遍,还是谬误”。
例如缘木求鱼的故事。跑到树上捉鱼,一定是捉不到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上树,而是想方设法让病人从树上下来。
举例,1+1=2的故事,病人固执于为什么这样,如果认可思维,从而数着手指头告诉是什么,就是被催眠,牵着鼻子走。
可以偷换概念,告诉1+1=1或2、3等等。
面对类似情况,面对祥林嫂式诉说,如何应对呢?
应对策略是不回应、找差异、给解构
不要轻易回答求助者问题,以免被催眠,因为用他的思维方式无法解决他的问题,如果有效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了。
对策一:不回应。
遇到祥林嫂述说,知道多说无益,保持沉默,不说话,不回应。看似不人道,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成长总是伴随着挫折。
我们可以不知道如何做,但是要避免最差,由此不回应就是底线思维,保持有效。
由此,遇到问题时候,我们可以回答“不知道”。
对策二:找差异。
如果不得不说话,总不能总是说不知道。
这时候就要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异于原有思维模式,既是指求助者的固有思维,也指咨询师的固有思维,说到底,固有思维就是常规思维。
为此,求异就是寻找差异。
所谓差异,只要不同于原有思维模式,就可以。
差异就是信息,信息才有价值。
例如,孩子上网成瘾,父母带着孩子咨询,引导为父母之间问题,处理家庭关系,而非仅处理孩子自身问题。
浑水摸鱼,氧气没了鱼就跳出来了。
对策三:解构而非建构。
求异思维,就要找差异,具体说不是建构问题,而是解构问题。
比如失眠问题,不是顺着说遇到什么问题了,而是问什么是失眠,睡不着还是醒的早?
比如老师说孩子学习差是由于早恋,不是顺着讨论话题,而是问是否早恋源自学习差?
这时候,可以考虑对立统一规律,考虑求异思维,考虑差异思维,就是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
现实案例解析
某高中生咨询同学关系不好,唯一好同学失和,看得出性格偏执,心理年龄处于小孩子。不能顺着说。说看到这个曾经好同学,就气不打一处来,恨得咬牙切齿,我启发“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由此看到恨的后面是爱,是对友谊的寻找,而根本方法则是自我心理健康提升,学习人际技巧。
某家长抱怨高考孩子学习不努力,究其原因是高期望,这时候点明孩子实际水平就是不咋样,接受最差可能,缓解焦虑。
某男士纠缠兄弟对待老人家态度不好,看不惯,自己不舒服,还无可奈何难受。启发,关系源自原生家庭个体感受,一个家庭里的亲子关系未必相同,要尊重每个人不同关系程度,不同关系模式导致不同相处模式。做好自己就可以,或许是自己付出较多,心理不平衡缘故,未必仅仅是看不惯弟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