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告诉了你答案
“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都知道读书、多读书很重要。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读书上,可是,最最普遍的情况是我们读完那么多书却又记不住,不止如此,读书时觉得理解了,真到用的时候却又无从下手,如何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实际的能力?这是现在很多人在读书时苦恼的事情。
不过现在你不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因为有一位日本人,他从自己一年读300书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套独门秘诀,专治各种读书难,应用难的问题。他就是大岩俊之,一位从事销售长达十五年,在其任职期间,销售额年均增速1.5倍,并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的讲师。是的,他后来自己创业,成为了指导教学的讲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大量的书,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在读书上的心得。这些心得最后凝结成《实用性阅读指南 :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
就长这个样子在这本书中,大岩俊之着重讲述了能够将自己从书中读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需要的能力的方法。一共是四个方面,阅读、记笔记、记忆与行动。
一、带着主动意识去读书
大岩俊之认为,我们在读书之前必须要先花5-10分钟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你为什么要读书?你是为了学习一个新技能从而更好地就业?还是为了考一个资格证书?或者说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
总之,你要知道并在读书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是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因此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
为什么这么说?
讲一个我亲见的关于主动意识的力量的故事吧。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去参加一个关于职业规划的讲座,主讲人开讲前先用PPT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个规则的表格,上面有数字,也有字母,以一种我看不出来的规律排布着。图片只放了不到一分钟,就被换下去了,这时主讲人问了一个问题,
“刚才那张图片上有几个H?”
本还有点吵闹的现场陡然安静了下来,每一个人出声,这时只听见一个离我很近又很熟悉的声音响起来,
“有6个!”
这声音其实不大,但在格外安静的大厅里就显得十分引人注目了,无数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我旁边的位置——我的同学。是的,刚才就是她说出来的。答对了。
我当时很震惊,她怎么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记住那么多看起来毫无规律的数据,而且她又怎么知道主讲人会问的问题是什么?就在我还沉浸在震惊之后的胡思乱想中时,只听我同学悄悄在我耳边说了一句,
“我刚才就数H了~”
……
这件事我一直记到现在,而且是在读到了大岩俊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为当时发生的一切找到了理论依据,而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是我那个同学很聪明。当然这也让我再一次强化了主动意识的力量。
然而这并不够,你还需要掌握科学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
二、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
不过,在制作读书笔记之前,你还要做些准备工作 :
1.画重点。在书上用“划线”“标记号”“注明文字”“贴便签”“书页折角”等方法找出重点部分 ;
2.把握书的结构层次。重点关注序言、目录、后记部分。
有了这些准备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制作读书笔记了。具体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书中都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作者大岩俊之之所以提倡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而不是我们最普遍使用的“摘记”,原因在于 : 思维导图能够将书中精华和我们自己的思考可视化,从而大幅提高构思水平,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新的创意。所以,我们所做的思维导图切不可为了面面俱到而太过复杂,只需将你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和你自己的思考囊括进去就可以了。
三、牢记书中内容
我们读书时遇到的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读完就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过作者大岩俊之倒是从人的大脑构造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了这一问题的成因。
首先,你要接受一点就是,人的大脑本身就善于忘记。
大岩俊之提到了日本一位著名作家兼脑科学家池谷裕二(曾著有《海马记忆法》)所写的《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这本书里提到,人的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把所有感官器官(眼耳口鼻舌)能感受到的感觉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所以为了不达到极限,大脑会“偷懒”——它不会记忆,而是一直在删除。其实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记忆也是主动意识产生的结果。
大脑“删除记忆”的轨迹就是我们熟知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大脑原本就善于忘记的特性,那么为了缓解这种特性带来的遗忘,我们该怎么做呢?大岩俊之主要提供了三种方法 :
1.反复阅读
它指的是反复阅读整本书或书中的重点。有的人可能会说“这很简单吗?”是简单,但真正能将同一本书读个三遍以上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因为,越简单的道理往往越反人性,而这里的人性就是懒惰。
2.调动感情阅读
它指的是在你阅读时,产生情绪波动。举个例子,大家现在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看书的时候,是不是会有读到精彩处忍不住感叹“说得太好了”或者“真逗”的时刻,当然这也取决于你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总有这么一些时候你的情绪是有起伏,有波动的,而在这种时候,你的记忆力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还是依据池谷裕二那本书《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人类大脑的正中位置附近有一个叫“海马体”的东西,它主要负责接受记忆。而它的旁边,是“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当你的情绪产生波动时,你的扁桃体就会受到刺激,而此时,海马体也会受到刺激,认为“这个很重要”,从而将它作为记忆储存起来。
所以,当我们调动感情去阅读时,记忆的效率最高。
3.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阅读
其实,只要有意识地输出就会加深我们的记忆,但作者大岩俊之之所以强调复述这个方法是因为,复述不仅能帮助我们重新整理思路,记忆原书内容,同时,大量的口头转述也能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知道,口头表达能力在如今的职场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个人竞争力。
当然,作者还提到了诸如编故事、联想记忆和便利贴记忆法等方法,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去看原书。我这里也不一一赘述。
四、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在我看来,行动本身平平无奇,“只要去做就好了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我们的行动力或执行力”。
大岩俊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问了自己另一个问题 : 你为什么不行动?妨碍你行动的到底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没有胆量——害怕失败。
想考研害怕看不上 ; 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辞职,害怕找不到新工作 ; 喜欢一个人想表白害怕被拒绝……我们害怕的事太多,这都源于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后别人的眼光。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但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大岩俊之总结出了九个步骤,我把它归纳成七点 :
1.确立行动目标
用数字将你的目标可视化,比如你想在3年后工资达到年薪x十万等等。
2.想象自己达成目标后的样子
调动你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想象你达成目标后的具体状态。
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3.明确你现在的位置
用数字表示你现在的位置。如果说达到目标是100%,现在的你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4.思考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为了填补差距的具体行动
向自己发问 :
如果现在我的状态是10%,那么达到20%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运用5W1H思考具体行动 :
What : 做什么?
Who : 和谁做?
Where : 在哪里做?
When : 在哪里做?
How : 怎么做?
5.只选一项行动
上面的具体行动你可能写了好多条,但你只需选择一条最想做的。不要贪多,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你会发现“少即是多”的真理。
6.将行动细分成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向自己发问 : 为了能这么做,这一天、这一周我能干些什么?
多写一些自己立马就能上手做的事,然后立刻开始行动!
7.告知他人
你可以写在本上,也可以发一条朋友圈或者微博。总之,你要告诉别人。
以上就是这本书关于“教你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具体方法。当然,由于个人理解与能力的局限,我还是建议大家读一下原书,这样才能对大岩俊之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