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滋养灵魂》(周国平):读吧!写吧!

2020-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遇花遇

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儿待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姆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眼里,它们的确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该是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让我们去读最好的书吧,因为它在那里。

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

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

读原著绝对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趣,在后者中,一种思想的原创力量和鲜活生命往往被消解了,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躯体某些局部的解刨标本,以及对于这些标本的博学而冗长的说明。

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刻,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也有了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

好读书和好色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不求甚解。

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有的人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人却只是对别人的感受发生同感罢了。两者都是真情实感,然而是两码事。

当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内,包括在写日记时,面对的始终是他人,不复能够面对自己的灵魂时,不管他在家庭、社会和一切人际关系中是一个多么诚实的人,他仍然失去了最根本的真实,即面对自己的真实。

我们在大地上扎根,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牵挂、责任和爱。

人跟要塞很像,必须限制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人打破围墙要自由自在,他也就只剩下了一堆暴露在星光下的断垣残壁。这时开始无处存身的忧虑。”

生命的意义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当我说到山,意思是指让你被荆棘刺伤过,从悬崖上跌下过,搬动石头流过汗,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上迎着狂风呼吸过的山。”如果不用上自己的身心,一切都没有意义。贪图舒适的人,实际上市在放弃意义。

写小说的前提是要有自由的眼光,不但没有禁区,凡存在的一切皆是自己的领地;而且拒绝独断,善于发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质。

一个艺术家无论在阅历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灵上却永远是孩子,不会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觉和少年的微妙心态。他也许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例如在功利事务上显得幼稚笨拙。然而,有什么快乐比得上永远新鲜的美感的快乐呢?

在这世界上,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内心经历的不同才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

你看到了什么,你也就拥有什么。每个人的生命储藏是由他看到的东西组成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