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哲思

桃夭

2020-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扔掉奶瓶

——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城南不知什么时候修了一座风格雅致的小院,传闻里面住着世间最美的姑娘。

小院总是紧锁着大门,每有人欲叩门而入,那姑娘总要笑吟吟地念一句诗,颇有几分以诗会友之意。

据说答诗合了她心意的便能入门窥其真容。

可惜那扇小木门至今没有人能推开。

只是那嗓音,甚是轻柔美妙,宛若天籁。

——正文——

书生是慕名而去的。

前一个来碰运气的年轻人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远一点的地方还有其他人正在赶来。

小院很是古朴简介,微黄的院墙,朱红的屋檐,一扇不起眼的小木门。

书生走上前扣了扣门环,那院中果然有轻柔的声音飘了出来,一字一句都似春风,撩拨着他的心弦。

里面的人儿似立于树下,浅笑着吟诵诗句。

“恰似深巷竹马笑,莫道风华正茂。”

书生微微愣神,果真是极美的嗓音,极美的诗。

若是青梅犹竹马,竹马怎堪相忘?

若是风华已老,你也仍是我记忆中最美的模样。

几经斟酌,他朗声答道。

“犹记弄堂青梅绕,恰你我正年少。”

院中静默了片刻,只有几朵从院中飘落的桃花,落在他的脚下。

书生苦笑一下,只怕是接到了逐客令。

于是他甩了甩袖,正襟,垂首拱手道,“小生……”

话音未落,他面前那扇不大起眼的小木门,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声音,缓缓推开在了他的面前。

还未出口的话尴尬地落回了喉间。

书生仍是低头拱手道,“多谢姑娘。”

那空灵美妙的声音从院中传出,“先生不必多礼,小院鄙陋,还望先生莫要嫌弃。”

书生放下手,抬起头,面前空无一人,院中的桃树下有一个妙曼的背影,却似从未前来开过门一般。

书生抬足而入,木门便自行在他身后,吱呀吱呀地合上,隐隐还能听见院外人狂奔来的脚步声。

书生对那树下的女子一拱手道,“姑娘,今日多有打扰了。”

女子转过头来,满树桃花作响,书生愣了神,眼里仿佛只剩下这一人间尤物。

“小女乃桃树之灵,世人所谓之妖。”

书生静默下来。

“姑娘此言何意?”半晌,书生轻笑着抖了抖衣袍,“小生既扣了姑娘的门,又窥得姑娘娇颜,岂能临阵而退?”

女子默然,嫣然一笑。

于是书生便在小院中住下,吟风弄月,与身旁的女子道尽世间光怪陆离之事,缠绵无限。

书生为女子取名桃夭,“桃之夭夭”的桃夭。

而那桃夭虽是鬼怪,却性情温和,喜好诗书礼乐,颇为风雅。

一个温文儒雅的书生,一个偏爱风雅的桃妖,倒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小院里生出了情义。

话说院外。

那日书生一语拨动桃夭心弦,推开院门,赶来之人岁未见桃夭真容,却见了那一抹窈窕的倩影,又思及已有人得以入院,当下前来拜访小院的人愈发多起来,倒也成了一出奇闻,引天下猎奇之士远赴迢迢万里而来。

但可惜的是那院里只偶尔有人的说笑声,但不论怎么叩门,院中都不再传出女子吟诗相对之声。

风波倒也渐渐淡去,只当以讹传讹,一笑而过。

桃花院内的日子反倒愈发清乐。

直到道士的到来。

离火之阵锁了小院,数人于院外呼唤书生,愿他迷途知返别再受妖孽蛊惑。

书生握着桃夭的手向她投去询问的眼神。

桃夭轻轻摇了摇头,草木惧火,且她热爱吟诗作对,本就不精钻于术法,何况应对离火?

当熊熊烈焰从院外向院内包围,书生一如往常搂住不能离开生长之土的桃夭,靠在那颗桃树上,笑道,“想来小生是注定英年早逝了。”

那特立独行的桃花精也不像说书人口中生离死别之人总要推开爱人那般,反而轻松闲适地回抱住书生,“不知先生血肉之躯能否护住桃夭这条小命?”

书生只是笑,烟尘迷茫,火光铺天盖地而来,他除了用力拥住怀里的妖精,说不出任何话。

火光淹没了那座简陋的小屋,世间偶尔流传着桃花院的传说,那一对埋葬在火光中的璧人成了饭后笑谈,成了山盟海誓的最好象征。

——后记——

千年之后,一处烧毁的古迹里静静立着一棵庞大的桃花树,它从千年前被血肉之躯护住的一株小苗长起,时至今日才有了灵智。

她记得自己曾唤桃夭,记着有一个记不清面孔的人曾在火光中用生命回答她的问题。

她执着地念着一句含糊不清的诗,可再也没有人能恰到好处地接出下半句,拨开千年来笼罩着她的迷雾。

“恰似深巷竹马笑,莫道风华正茂。”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