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还在吃猪油?当心了!
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对猪油总有着别样的情感。常听父母提起小时候的生活,那时候的家庭不若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四五个孩子甚至更多,加上时代背景下的物质匮乏,能够餐餐吃上猪油已是美事。曾听父亲多次说起,在他长身体的时候,常常吃完不到两三小时便已饿的发慌,而菜肴早在吃饭时便被席卷而空。这时只要在剩饭里淋上一大勺热滋滋的猪油,父亲便能开心地吃下一大碗。或许也正是因此,父亲才对猪油有着不一样情感。
猪油拌饭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一直到前段时间,都保持着吃猪油的习惯。
两个月前,父亲突然夜里流鼻血,一连三天,断断续续,但每次都在四五分钟内止住。由于在冬季,天气干燥,加之父亲近日来有上火现象,又是寒冬深夜,不便出门,故而未放在心上,也不曾就医。
第四天一早,我出门吃早饭,顺便在公园转悠了一圈。回家之时,未到家门口,便见邻居慌慌张张拦着街边的人力三轮车。我家门前围着五六个惊慌失措的邻居,见到我在慌乱中跑回来,大声责问:“你去哪了,出门怎么不带手机!”
我往家中一看,只见父亲坐在板凳上,身体前倾,手持纸巾捂着鼻子,一滴滴血水沿着纸巾滴在地板上。地上血迹斑斑,沾满血液的纸巾已数不清有多少。家住几公里外的大伯站在一边,见我回来,解释说父亲非要等我回家才肯去医院。我又惊又气,却又不忍在此时此地多加苛责,只得先拜托大伯先送父亲去医院,我上楼拿手机,稍后便来。
拿了手机,急急忙赶到医院,陪着父亲去耳鼻喉科止了血。医生建议去量一下血压,于是又挂了内科号。一量之下,不禁吓了一跳,血压竟达到196/110,远超120/80的正常值。
量血压内科医生问及是否有不良习惯,我边想边说:“我爸早睡早起,休息规律。不喝酒,烟也戒了几年了,闲了种种田,家里吃蔬菜大都是他种的。牙也掉光了,戴的假牙,肉多也嚼不动,所以吃素比较多。除了饭量很大跟爱吃猪油外应该没别的不良习惯了。”
医生说猪油不能多吃,尤其是三高病人,应该尽量不吃猪油。接着开了些快速降压药,让我先去取药让父亲服下,并陪同父亲去验血。
血单出来后,医生看过后,指了指几项指标说道:“你看,其他都是比较正常的,不用管它。这个血糖偏高了一点点,但与高血压关系不大,注意控制糖分摄入量就好了。再看这两个,胆固醇偏高了一些,甘油三酯指标已经接近正常最高水平的三倍,这两项高容易引起血管阻塞,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要多注意。以后要少吃点油,猪油也不能吃了,改吃植物油。我再另外给你开些降压药,回去以后要按时服用,刚刚那个药是临时服用的,药效持续时间不长。你这次运气好,只是鼻腔血管破裂,流了些鼻血。有些运气不好的直接脑血管破裂,那就是中风,下次感觉不舒服要及时来医院。”
此后一星期父亲复诊了几次,按时服药,总算勉强控制住了血压,同时却再也按捺不住想吃猪油的心。我几次劝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父亲仍无动于衷,并声称自己不吃猪油便浑身无力,甚至走路都脚软。
后来我在偶然中测了几次血压,均高于正常水平,临近高血压标准。去医院检查无果,我便索性将屎盆子扣在了猪油头上,并借着由头对父亲大加指责一番,然后怂恿母亲倒了剩余的少许猪油,并将备用的一大罐子猪油藏匿起来,这才断了父亲吃猪油的念头。
在父母辈那个年代,大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不足,难免会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时或许无事,但随着年龄增长与身体机能衰退,不良习惯带来的影响便逐渐凸显出来,笔者父亲便是鲜明例子。这时便需要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多上心一些,督促其改正,毕竟父母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子女的心愿。
生活中以猪油为主要食用油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但这些家庭对猪油的害处却未必知晓,故在此列举一二。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猪油,是从猪肉提炼而出、初始状态呈微黄半透明液体状的食用油,常温下冷却后呈白色或浅黄色固体,中国人也将其称为荤油或猪大油。
猪油猪油属于动物脂肪,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属于脂的一种;而植物油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为液态,称为油。
上述只是油脂通俗的分类,准确点说,油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而脂肪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两者的区别在于“饱和”与“不饱和”两种分子结构,即分子内是否存在碳碳双键。碳碳双键是高中理科的知识,学过的人自然理解,对于没学过的一时半会儿却也难以解释清楚。从宏观上理解,常温常压下,有碳碳双键的,即不饱和的,呈液态流动的液体状的是油;没有碳碳双键的,即饱和的,呈固态的是脂。
猪油成分中大多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故而常温常压下为固态。其在经胃肠等消化后分解成甘油、脂肪酸等成分被人体吸收。其中一部分会在人体内被进一步合成,如血液检测中的甘油三酯。由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质相较于不饱和的而言更容易在身体各处产生沉积,如在血管内壁堆积导致血管阻塞,产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此外猪油中还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15》,每100克猪油中胆固醇含量为93毫克,而每100克菜籽油、茶油、豆油、花生油等多数植物油的胆固醇含量均为0毫克。
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已被证实是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以及动脉硬化等症状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长期以猪油为主要食用油这一习惯有害无益。
看到这里,不少人或许会问,中国自古以来都有食用猪油、黄油等动物油制品的习惯,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也是吃猪油到老,也没出多大问题,到了现在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不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先说古人,古代人大多以务农为本,粮食尚且不足,更别提肉了。一年之中能吃几回肉已是不错,大多是在过年时才舍得杀鸡宰羊。偶尔熬一回猪油,也得省着点慢慢吃,又哪能吃出病来呢?
再说古代医疗卫生水平低下,人平均寿命偏低,能活到五、六十已是长寿,而以上所述疾病多在老年凸显,可见患病之难。故而古代人想因吃猪油患病,不仅得家里有钱,还得长寿嘞。
爷爷奶奶那辈情况也大致相似,建国前到改革开放初期,能肆无忌惮吃猪油的家庭也不多见吧。
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肉制品已是大多数家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人们常吃的鱼类、禽类、各种蛋、奶中都含有不少的饱和脂肪酸。在此等条件下若仍以猪油为主要食用油,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鸡鸭鱼肉当然,对于诸如对猪油有一定情感依赖、特别喜欢猪油的味道的此类人而言,马上完全不吃猪油是很难做到的。对此个人建议是不要一次性戒掉,应当慢慢减量,逐渐以食用油替代,最终达到不吃或偶尔吃一次的状态。
最后再说一句,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是我们这些做后辈的责任与义务,希望年轻人多多关心长辈身体,也祝大家的长辈都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