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国学与传统文化原创文字集

【灯下夜读】“论是非、不论利害,有时或是与利俱”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99人  关观
一瓣荷香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讲求“经世致用”的“实学”。

他在《默觚》中《学篇二》里有这样一段话:“论是非、不论利害,有时或是与利俱;论利害、不论是非,有时或是与害俱。”

通俗点讲,就是明辨是非,不谈论利害,有时或许是与利益共存的。讨论利害,不明辨是非,有时或许是与灾害并存的。

《大学》里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这里,什么是本?什么是末?答案是,论是非为本,论利害为末。

明辨是非,是本,是思想路线,是行动指南。

有了这个本,即使不去单纯考虑利益、追求利益,也完全可能从中受益;即使在明辨是非的大原则下,有时也许会损失一些小利,但从结果来看,完全可能赢得更大的利益。而若以看重利害为本,以明辨是非为末,则反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国语》里讲:“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论是非,明辨是非,就是德行,就是福泽的根基。德行扎实,不用刻意追求,福泽自然就隆盛。不讲是非,只看利益,就是舍本逐末,即使偶然得利,砌起了高墙大院,但这种缺少德行做基础的空中楼阁,也只是一时风光,用不了多久便会土崩瓦解。

比如,曾经在股市上呼风唤雨的个别上市公司和个别实控人,就是因为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或财务造假,或发布虚假信息,或想着法儿“割股民的韭菜”,长此以往必然会招致“滑铁卢”。

《孟子》有“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魏源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团队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有着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他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不忘初心,明辨是非,保持定力,把握住大方向,不为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状况所干扰、影响、蒙蔽,不短视,不舍本逐末,不追求一时之得失,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扎扎实实地下真功夫,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在自身修养上,遵循规律,苦练内功,眼睛向内,反求诸己,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把自己的修为做扎实、做厚实,诚以待人,勤以做事,则敬慎不败。如此,“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闲,则豪杰归之。”(《吕氏春秋》)

这样的话,德行端,品行正,从者众之,业绩和发展则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20190722关巍-天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