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生告诉我们,大部分国产文科生都不合格
文|普通读者
《北大学生,为什么在耶鲁才学会读书和写作》推送后,我收获了一段对话,让我很绝望。但这段对话也给了我勇气,推送今天这篇文章,抛出这个观点。
让我绝望的一个中学生
昨天,关注我公号的一个朋友找我聊天。她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女儿现在在英国圣斯威辛学校读高一。2015年,这所英国著名的女子学校在中国招生两人,她的女儿是其中之一。
英国圣斯威辛学校这位母亲陪女儿读书、交流,和女儿一起写文章,运营微信公众号“行走英格兰”。女儿喜欢读书、写作,是我的专栏作者。
《BOOK-13|北大学生,为什么在耶鲁才学会读书和写作》推送后,有读者评论,说中山大学让中文系大一的学生一年写100篇文章,负担有些重。她看过后,可能有感触,给我讲了讲她女儿在圣斯威辛学校的阅读和写作。
她说:
孩子在学校,每周有两篇英语作文、两篇西语作文,在加上理科需要写的小论文,和她自己写的文章,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
还有,最近地理课布置了一个课题论文,A4纸,她写了50页。
这个学期到现在两个半月,女儿读了42本书,平均每周4本。因为最近是考试季,阅读时间少一些。女儿说,学校有三座图书馆,她争取毕业前读完其中的一座。
读书不按本,而是按座。
一起来算个账:
写作:这个身在英伦的女孩,每天要写一篇文章。而且,这是学校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按较低标准算,每年她至少要写200篇文章,三年不会少于600篇。按每篇1000字算,到高中毕业时,她能写60万字。如果她继续在英国读本科和研究生,写作量会只增不减。
如果仍然比照这个节奏写下去,本科毕业,是1400篇文章,140万字;硕士毕业,是2000篇文章,200万字;博士毕业,是3000篇文章,300万字。
我从未踏出国门,只能依照这个数字揣测:这个量,是不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严格训练的英国学生的基本写作量。
多吗?
阅读:两个半月42本书,每周4本。我们假设这个女孩每周4本的阅读量算同龄人中超常的,把这个量减半,每周2本书,大概是她的同学可以达到的正常的阅读量了吧!每年读100本以上。
按照这个标准,从高中到博士毕业,15年时间,是1500本书。当然,我们知道,如果她选择读人文社科类专业,进入大学后,阅读量要求会激增,每年100本大概是不够的。我们适当给她加点量,博士毕业,她该读够2000本书。
算清楚这个账以后,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我跟这位母亲说:我一年能读100本书,自诩是个读书不少的人,听完这个数字,我突然很惭愧。
每年100本书这个量,我坚持了才10年不到,从高中就开始保持如此大的阅读量——这种童子功,我是没有的。
我为什么绝望
我们的对话继续。
看完她的介绍,我的第一反应是:绝望。
这种绝望是我个人的。这10年来,我读书很努力,想到之前读书不够认真和努力,常有恶补的心态。这种阅读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也伴随压力,总觉得就这么读下去,总能在某种程度上跟得上那些读书很好的前辈。看了这个孩子的阅读量和写作量,突然就透心凉了。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什么是基于公民意识养成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教育?什么是严格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这些严格的训练,最终作用于一个正常人心智的哪一个层次?
为什么我们的思维总是会停留在浅层嬉闹?为什么近代以来,中文著作的广度、深度、用处都难以与英文世界的著作相比?
答案大概是这样的:读书不够,写作不能。
我还有更大的绝望。
我给这位母亲说:看了您的说法,我有些绝望了。按照这个标准,国内人文社科培养的大多数硕、博士,都是不合格的。
她说:应该是的,国内教育太急功近利。(面对欧美学校要求得这种阅读、写作量)想不绝望都难!先看看那些硕、博士到底读了几本书吧!
个人的恐惧和绝望是:我在最好的读书年龄,荒废了太多时间,只能以余生来补,恐怕“生有涯”难以补齐。
普遍的恐惧和绝望是:我们身边的那些知识精英们,承担着继续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身居讲坛之上,他们到底接受了怎么样的教育和训练,读书几何?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全球数量最多的博士,到底有多少是合格的?如果需要寻求知识和智识上的帮助,我们到底可以相信谁?难道是于丹吗?
更大的恐惧和绝望是:我其实早就对国内生产的大多数人文社科类硕博士,不太信任,对讲台上站着的大部分文科老师,将信将疑,这不是重点。我的一部分焦虑是,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他们手里,去接受教育,这也不是重点。
最大的恐惧是,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者,仍然假装不知道国外教育中是如何强调和要求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是如何利用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培养一个正常的人。他们应该是知道的,他们是无奈吗,还是无……
我们终于要意识到一个问题:从中学教育开始,中外的差距就存在了;国内地区间的差距也一直存在。到现在,这个差距开始越来越大,阅读量和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典型的缺口,如同大堤之溃于蚁穴,从这里开始,我们能从一片波光潋滟中,看到残酷和无望。
绝望之后的勇气
绝望能给人带来勇气,这是今天文章的主旋律。终于有勇气直面并讨论这个问题了,我之前的疑虑也被这个在英国读书的中学生的故事冲散了。我们可以勇敢且坚定地讨论这个问题:按照这个中学生的标准,中国自产的大部分人文社科类的学生(本硕博),都是不合格的。
大家读书都不够。人文社科的学生,读书不够,无法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写作不能,无法谈思维的逻辑清晰与思辨有力。两者皆无,怎么谈接受教育和有志于学问。孔子曰:不要讲笑话。
会有人说,你只拿一个中学生做例子,难免以偏概全。那就多看几个。
先看这个。
我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每年读100本书,朋友笑骂道:听说网上有人喊自己一年读100本书,我还觉得惊讶,心想还真有SB能这样读书,这样读能记住吗?原来说的是你啊!
说的不是我,他恐怕看的是流传颇广的李开复的那篇文章《每年读100本书》。李开复在文章里讲,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哥大有一门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就是逼着学生大量读西方哲学、文学书籍,一年100本。(随后,我会推荐一本书《伟大的书》,讲得就是这门课。)
我这个朋友,只是不知道原来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本身就是这样,他也读书,只是没有学会读书的方法而已。
再看这个。
一位毕业于UCLA的海归的博士王青,写了篇文章《美国顶尖学校的文科博士是怎样炼成的》,讲了自己在UCLA 读应用语言学博士的经历。我比较关注他的阅读量。
他介绍,自己每周的阅读量大概是2400页。课堂是讨论式的,读不完,就完全会从课堂里掉出来,太丢人。刚开始,他完全跟不上这个节奏,苦苦熬了一年多以后,终于跟上了这个速度,可以勉强完成这个阅读量了。在美国,顶尖的文科博士,要读七年半的样子。
注意,他只是在说阅读量,还没有说每本书读完之后,要写的读书报告呢!这样的训练之后,他在文章末尾讲:有一句话,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在当时,我论文题目下的范畴里,不会有人比我读得更多了。这大概是一个文科博士的基本底气吧!
按照王博士提供的数据,我算了一个账:每周读2400页,一个月9600页,一年12.5万页,七年87.6万页。如果按照一本书500页计算,博士七年半,他读了1750本书的样子。在文章中,王博士说,他达到平均水平了。
从头到尾,我一直在强调,这是一个平均水平。现在,我们可以不用多说了,不要用脑子,用身体上任何一个器官想,国内的文科硕博士,有多少人在平均、合格水平线上。
按这个标准,国内到底有没有合格的硕博士。有!
我编发过一篇文章:《书神冯立:当我读完第1738本书》。说的是清华历史系二年级博士冯立博士,大学时期读了1700多本书的事情。文章中,把冯立定义为当今中国读书的一个传奇。
今年年初,《东方早报》报道复旦大学外语系一位女硕士,一年从图书馆里借阅415本书。读过近300本。文章把这位女硕士成为“复旦美女学霸”。
同样,武汉大学也有这样一个“学霸”。武汉大学法学院的读书冠军,每年从图书馆借阅700余本书。
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博士许勇,有两万藏书,被成为南大“书霸”。
因为读书多,在中国当下的环境中,他们都是传奇、学霸、书霸。按照那位英国读书的高中女孩提供的标准,他们可以算是合格的文科学生了。
需不需要恍惚一下,他们到底是优异,还是合格。温和的人会说:这是标准不同。什么标准?XXXX特色的一流大学的标准吗?
问题是,他们身后,还有仰望这些传奇、学霸、书霸的普通学生,我们满怀同情和怜悯,不知道该把这些人置于何处。无法指责,从接受中学教育开始,就没人告诉他们,他们的西方同龄人,是怎么读书和写作的,他们不知道,到底读多少书,才是一个合格的状态。
最后的闲话
不要问我,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
读书并不让人更高贵,吸收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很多。
只是,如果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要接受所谓的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训练,读书就成了本分和责任。什么阶段该读什么书,读多少书,是应有之义,专门拿出来讲,其实都是废话。可惜,这样的废话,我们还得一说再说。
做家长的,到了这个时候,不要迷信你面前的某个看上去学历很漂亮的老师,你不知道他到底读过几本书。
一个声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须有一个体面的读书量,不是为了唬人。而是因为,只有一定量的书读下去了,读书的人,才能在反复的阅读和思考中,细致地了解那些经典著作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思考的深度,我们才能进入到一个比对、思考、进化的程序中去,才能了解到人类智识积累的不易,前人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到了什么程度。也才有底气讲,我已经站在人类知识的大门前,通过这些书,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大的兴趣。
请认真保存你的好奇心,请拼命保护你孩子的好奇心,请尽力让自己多读几本书,这样,才能开启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不是都在说要保护好奇心,要有趣,要有想象力,要让让孩子独立思考吗?
怎么开始呢?难道不是从阅读开始吗?难道不是从孩子充满快乐地告诉你,他有一个想法,想写下来开始吗?
你真的放心,把孩子就那么交给由一个不合格的教育体系训练出来的大量的不合格的人手里吗?如果你读得更多,也学会用写作训练自己,大概就会减少这种恐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