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故事散文

被叫作陶响器的陶饼和陶鱼,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玩具的前身

2021-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物馆学文化

小时候,摇铃是我们最熟悉的玩具。

一开始,是大人们摇,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唤醒他们对颜色和音乐的感知,促使脑部更快发展。

孩子大一点后,摇铃就改由他们摇,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多来陪陪自己。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远古时期,摇铃是什么样子呢?

在“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中,也展出了两组与摇铃相类的陶响器,扁圆陶响器和陶响鱼。

摇响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体鸣乐器,多以腔体内置小陶丸或小石子摇响发声,是新石器、夏商时期常见的节奏乐器。现代乐队中的沙锤和摇铃,所起的作用与之类似。

扁圆响器出土于南越王墓的西耳室,共有7件,这次展出了其中的三件。

最左侧一件直径9.5厘米,厚约5厘米。向上一面满布圆圈纹,向下一面饰三周双弦纹,双弦纹间饰篦点纹。

中间的一件呈灰褐色,与左侧那件大小略同;向上一面饰三道弦纹,弦纹间饰篦点纹;向下一面饰一周三弦纹,弦纹内饰圆点纹。

右侧一件略小,直径8.8厘米、厚3.8厘米,向上一面饰圆圈戳印纹;其余几面饰放射式篦点纹。

与这7件扁圆摇响器一起出土的还有铜锋1件、铃形器5件、髹漆木琴1件、髹漆木瑟1件,玉舞人3件。完全是一个音色饱满、件数讲究、力度均衡的,为轻歌曼舞伴奏的小型室内乐队。

陶响鱼则出土于后藏室,共有9件,此次展出了4件。鱼身两面划有鱼眼、嘴和鳃盖,体上戳圆圈形鱼鳞。鱼大小相近,长约11.5~12.5厘米,头宽4.4厘米,体厚2.4厘米。上下两片分捏后合成,中空、胎质坚硬,内装砂砾。

与陶响鱼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铜钲,与扁圆形陶响器的组合比起来,这个组合虽然简单,但也别有一种风味。

对比先秦以来陶响器的形制,扁圆形是一种新石器时代就有,并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鱼形则是战国时出现的一种新鲜品类,是南北融合后产生的更大精美、大方的乐器工艺。

时间逝去的过于久远,我们难以知道当年的标准乐队该是怎样一种配置,演奏方式和应用场合有什么要求,演奏出来的音乐是怎样的高雅。但它们却能清晰地告诉我们,它们曾作为乐器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礼乐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音乐史和陶瓷史上都不该被忽略或遗忘的重要文化符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