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一望客心惊,很多七言律句,可以看作五言句加了2字关系语
前言
在学习《汉语诗律学》七律句法的时候,可以注意到王力曾经说过,七言在平仄上是五言的延长,在意义上也可以看作五言的延长。
简单来说,很多七言句,可以看作五言句加上两个字 。学习了所谓的关系语以后,会发现,加的这两个字,很多都是关系语。这两个字的关系语,可以加在句首,也可以加在句中。但是加在句尾的时候,往往是3个字,或者一个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95366/3b3d21b2ca0e34a7.png)
一、处所关系语: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先看一首祖咏的《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的这首七律,可以缩短为五律:
一望客心惊,喧喧汉将营。
寒光生积雪,曙色动危旌。
烽火连胡月,云山拥蓟城。
虽非投笔吏,还欲请长缨。
1、加在句首
燕台一望客心惊,燕台,表示处所方位的关系语。可以看作五言句前面加了2个字作为处所关系语。后面的颔联与颈联,都是一望而见到的景色。
2、加在句尾
寒光-生积雪,曙色-动危旌。寒光、曙色并不是主语。寒光之中,曙色之中,这两个字,是这两个五言句的处所关系语。可以看作加在中间的关系语。
处所关系语,即表示发生动作(一望客心惊、生积雪、动危旌)的地点。
3、定语还是关系语?
比较特别的是颈联,前2字可以看作处所关系语: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在沙场上,可以看到:烽火连胡月;在海畔,可以看到:云山拥蓟城
亦可以把沙场看作烽火的定语(修饰语),把海畔看作云山的定语。沙场上的烽火,连胡月;海畔的云山,拥蓟城。
颔联的万里,也可以看作寒光的定语;三边,看作曙色的定语。
4、句尾的关系语
表示处所的关系语,也可以放在句尾,例如杜甫的《江雨有怀郑典设》:
春雨暗暗--塞峡中。
因为节奏的原因,在句尾的关系语,往往是3个字或者一个字。
二、时间关系语: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1、句首关系语
李白这首《赠郭将军》第一句是古体句,并不是标准的七律,主要看一下颔联 :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可以看作两个五言句,各在前面加了一个表示时间的关系语:平明、薄暮。
这两个关系语,表示动作(拂剑朝天去、垂鞭醉酒归)发生的时间。
2、句中关系语
这类关系语,也可以放在句中,例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沧海为处所关系语,月明为时间关系语;对应的蓝田表示处所关系语,日暖为时间关系语,也很像原因关系语:因日暖所以玉生烟。
月明,日暖,是句子形式(主谓结构)作关系语。
3、句尾关系语
也可以放在句尾,同样,因为节奏的原因,可能为3个字,或者一个字。例如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
对水看山--欲暮春。
欲暮春,在将要暮春的时候,这是3个字的时间关系语,表示对水看山发生的时间。结尾一个字的时间关系语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马戴《送柳秀才往连州看弟》
暮,秋,表示沾猿、拂雁的时间。
结束语
表示时间和处所 ,是比较常见的关系语,也被称为时间状语或者地点状语。关系语,还有表示原因、工具、方式、目的、范围等等与动词相关的名词、句子形式、谓语形式等。
使用关系语,可以并准确地描述动作,一句诗,往往就是主语、谓语、宾语、关系语的组合或者省略。
@老街味道
劳生愧严郑,归田羡子平,相似诗句有何不同?关系语和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