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诠释中国式婚姻
随着年龄的递增,我也自然免不了要谈婚论嫁,最近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这让我有了一些反思,同时开始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才有了今天的推文内容。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整体标准认知体系。
市场经济是趋利的,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是在实际上这一切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作出强制性调整的经济形态。我们今天来分享一下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下,婚姻是怎样一种的存在。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男人和女人的历史演变。在远古时代,男人作为狩猎的主要劳动力,而女人由于天生体弱,并不具备主动获取猎物的能力,因此在远古时代女人必须依附于男人来获得食物,保障生存,而女人又具备不可替代的属性-生育能力,因此由于具备此稀缺属性,保障了女性在依附男性的同时具有很高的附属价值。
在古文化时代,女性则由主动依附变为可交易的商品。由于男权社会的存在,女性天生的体弱劣势被放大,让其变得更加可控。再加上古文化时期,社会形式主要以农耕为主,造就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生一个男孩意味着家里可支配的劳动力又多了一名,为了保障家庭能够稳定的生存,生男孩变得尤为重要。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现象的存在,女孩要么被选择性的遗弃,要么被目的性的杀害,用以保存家庭的综合劳动实力。恰恰如此,女性变得尤为稀缺,其特有的性快感属性和生育属性造就了女性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其实在古文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雏形已经渐渐形成,商品的价值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来引导。一个温文尔雅肤白貌美的女性的商业价值自然大于一个目不识丁黝黑体胖的女性,商品的价格由其市场的稀缺程度决定。
那么我们回归到现代文明当中,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男性和女性的嫁娶观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人们认为,一等男人要找二等女人,二等男人找三等女人,三等男人找四等女人...结果就剩下了一等女人和四等男人。”上嫁下娶的社会习俗使得中国的婚姻市场倾斜。重男轻女的思想则加重了不平衡。在中国,选择性流产使得男性数量大大超出女性。偏斜的性别比例当然使得女性在婚姻市场更占优势,拥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同时由于平等主义的兴起,女性在现今社会中扮演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角色,同样也进入了买方市场,成为市场主导的一部分。而男性从以往的买房市场也渐渐趋于商品化,但由于男性的商品价值低于女性,因此在交易环节中,男性的议价区间远低于女性。
以下我们来列举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两性的关键市场影响因素:
1、市场决定价格(女性占优);
2、用途决定市场(女性占优);
3、市场主导者大都依旧由男性扮演;
4、依然存在市场平价机制(经济价值&情感价值);
5、社会主导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交易双方变得更加理智,现今价值(现有资本)与未来价值(潜力值)成为了评估标准。男性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区别于普通男性,有房有车有事业便是男性通过提升商品的附属价值来提高本身的议价筹码。而女性天生具有的性属性和生育属性,让其从古至今保证了其商品价值的稳定。
我们前文说到,市场经济是趋利的,买卖双方自由交易,商品的稀缺属性奠定了其商业价值。所以对于现在社会的男男女女来说,想要获得价值更高的伴侣,请提高自身的商业价值。但是也别灰心,如果你爱上一个价值点高于你所能付出的价格的话,你还可以通过谈判来降低对方出价,平价策略可是试试,不过这需要较强的周期和谈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