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考核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

2022-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黑雨赋能

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教育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到底该争取什么?然后,我们再进入表象背后,说说怎么通过变革教学管理,实现这些目标?

一所好学校最基本的表现是: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看那些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都是从老师和学生如何建立信任和感情说起,最后实现春风化雨,影响了学生的一生。这不是个教学风格、个人魅力的问题。

教育的最大特征所在: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益,是从师生关系里来的。学校教育的关键基础就在于:怎样增加师生相处的时间?怎样在师生相处时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只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主导方是教师,但判定的权力掌握在学生手里。我们别低估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判断师生关系的标准,真不只是老师多和蔼、多宽松,讲课多幽默,他们会真切地体验到“老师在教我做人做事”、“老师在鼓励我保持独立思考”,在对成长的感受中,建立对老师的信任。

北京十一学校有一套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体系”,含义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成长中心,这也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中心。过去都是学科老师只负责上课,只有班主任兼管育人。

有个说法:孩子的心理健康,全看摊上个什么样的班主任。而十一学校赋予了所有教职员工服务学生成长的育人职责,无论是科任老师还是后勤人员,都要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

十一学校是没有班主任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产生的个人化影响太大。而且,这对班主任的压力也太大:他既要抓教学,又要维持纪律,还要处理和家长们的关系,同时担负几种互相矛盾的责任。没有了班主任,也就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

我们知道,大部分学校都在用班级的纪律和成绩来考核班主任。李校长认为,这是个致命性的错误。这样一来,老师自然就要和学生较劲,为一点小错大发雷霆,尤其对后进学生容易情绪失控,因为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老师的考核成绩了嘛。那么,师生关系和教学效益就无从谈起了。我们都当过学生,很多人正在当家长,对这一点都有体验吧?

整个育人体系又是怎么运作的。十一学校实行的是类似高校的选课制度,每名学生按照自己选的课,到相应教室去上课。选同一门课的学生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班,而上这门课的老师就相当于这个教学班的班主任,比如23个学生选了王老师的数学课,那么王老师既要给他们上课,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更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坚持不懈、问题解决的能力,甚至还要给每一位不同学习节奏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家长到校时,可以与这位数学老师不仅谈孩子的数学成绩,更能了解成绩以外的全面情况。

另外,传统班主任的一部分德育职能由导师替代,他们是学生教学的协调人。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学生见面,和他们制定阶段目标和学习规划。除此之外,学校也有专门“唱黑脸”的负责纪律的教师,他们时刻关注学生那些容易犯的错误、必然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用公正的态度给予处分或将信息反馈给导师和学科教师,但是这部分负责纪律的老师就不会进入到学生的评价之中。

学校还有专门的咨询师,这在中学里很少,可以说是“老师们的老师”“学生的导航者”,负责解决教师在与学生打交道中的困惑,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升学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还包括与家长的亲子关系等等。这种职责划分,给老师留足了陪伴、教育学生的时间,也创造了容许学生犯错的空间。

一个学生的体验是这样的:在中学6年里平均会与100多位老师打交道,这些老师既各司其职,又都对他的成长负责,随时可以回应他的需要。他也不用担心自己犯的错,会从此被班主任针对,可以更放松、更主动地和老师们交流。

看到这儿,我就明白了:十一学校学生的坦率自信,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来设计教师的日常工作,更健康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