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国学国学经典

【论语集解72】仁之难成与易做

2021-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蕉下客deer

【论语·里仁】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大意】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和厌恶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仁的人,他行仁就是不让不仁的东西加于自己身上。有人能在一天的时间里用尽全力来行仁吗?我没见过力量不足的人。力量不足的人或许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此章孔子讲了三未见:第一未见,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朱子说:好仁,恶不仁,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第二个未见,如果有人能在一天之中致力于仁,我没见过力不足的。成德固难,行仁则易。因仁,乃人之天性。行仁只在于人肯不肯为,若肯为,则“斯仁至矣”。此一未见,是孔子在勉励人行仁。第三未见,也许有力量不足的,但我从未见过。力量够不够,只有试了才知道,然世人常以力不足为由,而拒绝去尝试。此一未见,是责怪人“自画”。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有人说,夫子既言好仁者,又言恶不仁者,似有重复之嫌。好仁者,必恶不仁,恶不仁者,必好仁。然其实,仁与不仁,非对立的两极,而是本体与变异的关系。人心本来只有仁,而无不仁。其气拘于物蔽后,不仁始伏于仁之中。好仁者,其气不拘于物蔽,其心纯有仁,而无不仁。恶不仁者,其心受物之蔽而生不仁,然能自觉清理之。《礼记·表记》有云:“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行仁有三层境界,就其功德而言是一致的,从其动机而论,则有不同表现:仁者安于仁道,智者知仁之好而行仁,畏罪者则害怕受惩罚而勉强行仁。所谓好仁者,即安仁的仁者。恶不仁者,即利仁的智者和强仁的畏罪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尚有二义:一为加义,好仁者心中充盈着仁,再无其他欲念可添加进去。一为胜义,好仁者,是成德的最高境界,再无什么能超过它了。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此句亦有二解:一解指守仁的工夫。既知不仁之可恶,便会自觉反省,及时修正,不让不仁的欲念主宰身心。一解指卫仁的工夫。恶不仁者,虽未能达到好仁的境界,却能嫉恶如仇,不让不仁之人、不仁之行为伤害仁道。因为不仁是仁之贼。若这世上尽是不仁者得利、得势,恐将仁道蚀空,不仁则无往而不适。恶不仁者,于内于外,无时不刻不在与不仁做斗争,或如曾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或见义勇为、申张正义。

《中庸》有云:“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好仁者,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者。恶不仁者,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者,虽“恶不仁者,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及“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然就其功业而言,诚能好恶,便有成德之基。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朱子曰:“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已。”一个人若果真能好仁、恶不仁,那便是立志于仁者,志立自是能发奋敢为。若于一日之短忽,都不能做到好仁、恶不仁,那一定不是力量不足的问题,而是其志不在仁,即其非真能好仁、恶不仁,所好乃他物也。其志不在仁,即便有力也不用,用力也不会往仁上使。这才是其不能用力的真正原因。《孟子·梁惠王上》谈及“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用胳膊夹起泰山跨越北海,确是人力所无法做到的事,高个子折根树枝是举手之劳,却说不能,实是不愿做。所以,一日都不能用其力于仁者,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盖,表疑惑。力量不足的人或许有吧?因为人的天资有优劣之别,世间的天才总是凤毛麟角,天才等于天资加勤奋,孔门弟子三千,唯颜渊一人好学。大多数人都是天资不足,勤奋有余的操行者,行仁终生,亦不能成其德,此是否可称之为“力不足者”?

《论语·雍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0)弟子冉求说,并不是不喜欢老师的道,只是我力量不够。孔子说,力量不够是走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界限不肯前进。力量不足者,一定是用力去尝试后,才知自己力量足不足。步子都没迈出去,却道力不足,只能说他在找借口不做。

且孔子所谓“中道而废”,非指一日之暂忽工夫。《礼记·表记》云:“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中道,是指个体生命相对于人类问道之路漫漫兮而言,每个人尽其一生的努力都很难达终点。其废,是因为身殁,而不得不废,只要此身未废,一息尚存,就不能借“力不足”来自诿。梁漱溟说:“如果力量没尽到而搪塞饰掩,这是虚伪;如果力量没尽到而把懒惰摆出来给人看,这便是无耻。这两者是毁灭生命的两把凿子。”

仁之难成,因其道远,需尽一生之力以成之。仁之易做,因人皆有仁心,放之不求罢了,求之即得。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不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是诚不能好恶,故曰“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若真能好恶,岂有力不足者,是其不为,而非不能。即便真有力不足者,亦只待行至生命尽头方可知。孔子之言虽曲折婉转,然亦已将退路堵死,所谓“温而厉”是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