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的情怀去体验人生你无处安放的哲思与灵感读书

20快乐的创造

2016-05-13  本文已影响2895人  玩哲录

尼采狂人的特点,我在想在哲学里面,在哲学史上可能很少有这种狂人,他是唯一的,是那么张扬自己的个性,我想他的有些话,到了我们有些读理工科的同学那里,会看来有些不太理解,一个人怎么能这样表达自己呢?

尼采就这样表达了,他认为,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于人类之外的道德原则,只有人,只有人的生命意志的肯定,才是真正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忠实于人自身,忠实于大地,尼采称这种道德就是主人的道德,而不是奴隶道德。

他把基督教当作是奴隶道德,所以提出什么是善,凡是增加人类力量感,力量意志,力量本身的东西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人伦的东西都是恶。

当然这个观点也很鲜明,提出来以后,也引起哗然,争议。

我说实话,如果都像尼采这样生活的话,这个世界就大乱了,你说每个人都是狂人姿态,我就代表我自己,我是世界的主人,我只遵循自己的价值标准,这样的话,这个世界秩序就没有了。

但是那样对于某个人来说,有时候追求一下还是挺不错的,这里面有反基督教,反传统,反那些压抑人性的那些东西。

所以有时候,我们上一辈人老是在讲,你这个人活的太累了,活着太累了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背负的那个包袱太大了,太沉重了,而尼采的话呢,它是一种反弹。

我们仔细想想,有时候活着为什么这么累?而且这种累有时是来自传统社会及别人的压力,作为个人来说,适当的反抗一下,那这时候我觉得尼采,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第二,尼采又提出了理性的原罪。

他提出的观点,理性和科学是对生命意志的一种束缚,这个观点对西方来说又是一个要命的观点,又是一个很极端的观点,我们都是搞科学技术的,以理性为主,我们如何认识这个观点?

一个束缚是基督教,一个束缚就是科学和理性,他如何来论证这个问题呢?

他认为首先,理性是以非理性为基础的,这个观点是同叔本华的观点比较接近,就是理性和科学本身是含在有待说明的东西,一切理性的事物,归根溯源都是来自非理性,理性必须与非理性为基础,所以他认为理性有巨大的原罪。

什么意思呢?

他就说你把科学使劲往下推,推到底以后,就是所谓的公理了,你看欧几里得几何,到最后就是几条公理,那几条公理你怎么证明它,没法证明了吧,没法证明就是非理性了。

你说这个公理就是这样了,那为什么就是这样了,那你只能反驳说,这是人规定的就是它,因为你没法对它再进行证明了,没法证明其实就是约定,约定就是非理性。

他这个证明是很严密的,没有任何人能反驳。

所以这是一个方面,他认为科学家包括现代人没有认识到理性的原罪,他们迷信科学,崇尚理性,沉浸在追求知识的热情中而忘了人自身,忘了人内在的生命本质,如果不破除对科学和理性的迷信,人就不能回到自身,获得解脱。

大家注意,我现在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很深很深的问题,这个观点,我们怎么理解?

我个人是这么想,尼采对科学主义的理解也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理解,他认为搞数学的人整天都在公式里推倒,推倒完了以后有什么意义,人自己都不知道了,反正他唯一的价值就是推倒。

那么搞科学的人怎么办呢,每天进实验室不断做实验,早上8点进去晚上8点出来,你在忙这个东西,那么忙完了以后,你人是什么不知道了。

这种现象大量的存在啊!

我在学校里时自己没有电脑,天天是待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啊!搞完实验以后,人是什么真的不知道了。因为那个高压很大,而且跟着马上就要考试了,考完了以后下一场还是考试,中文系的在看小说,我们的在搞实验,他们很浪漫,我们苦哈哈,压力很大啊!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你如果把你的体验一结合,确实人性的东西慢慢慢慢淡化了,甚至被扭曲了,这是科学的特点,科学强调逻辑,强调深的东西,有很多东西搞得深以后能搞明白很不容易,我们所有的精力都钻到那里去了。

但是你要知道人的精力其实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别的地方就少了,所以我是这么理解的,尼采对于科学的批判,是从这个角度来批判的,他说你如果迷信科学崇尚理性,就容易忘了人,忘了人内在的生命本质。所以科学是肤浅的,是对人性的否定。

他有一个很极端的观点,我们一定要记住,一方面把艺术放得很高,他说艺术是生命的本来的形而上的生命冲动,形而上的使命,但是他又认为科学家呢,由于科学家的出现,人被阉割了,为什么阉割了,因为科学的很多目的不是为人。

这个观点其实还是很片面的。他只是指出了科学的某一部分倾向,并不是说所有的科学最终都不是为了人。

这主要是因为尼采他不了解真正的大科学家,真正的大科学家那个人性,那个哲学的文化是很深很高的,你从历史上去看吧,伽利略,笛卡尔,莱布尼茨,爱因斯坦,波尔,像这帮人的思想,本身就可以称为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境界基本上是人类的最顶峰,你说他没文化他压抑人性,他没有。

但是话又说回来那些比较小的搞科学的,好像有点搞出打工仔那种味道了,他确实有时候压抑人性,我想尼采可能指的是这部分科学家。

你说有些人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的洗瓶子,为什么要这样干,老师让我干的,有什么意义,学生自己也搞不清楚,导师是老板,干干有点钱,老板让你完成什么东西你就完成什么东西,你是什么在老板眼里不重要,你已经没有了。

所以这个学科里面,这是尼采对科学的批判,但是我反过来说,我也有对尼采的批判。

那你说搞思想搞哲学搞艺术的人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也有啊,很多人搞艺术不是为了搞艺术是为了赚钱啊,也是批量化生产,当然这已经称不上什么艺术了,你比如有些画家有了名气后就乱画,因为每张画也可以得到钱了,还有我前几年去过浙江一个玉石厂参观,都是通过模型批量的去生产,你想要什么颜色要什么风格有什么样子?放在机器里立马给你生产出来,你说这还是艺术吗?

有些人搞哲学搞得深奥了,没人理解了,完了以后最后人也没有了,你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搞科学哲学的博士,搞到最后其实不是为了人,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获得自己的利益。

我们有时候叫做这种人叫做书生,书生就是没有社会经验,你看梁山伯他连祝英台是男的女的都看不出来。他当然不是读理科他读文科的,读到最后把自己也都没了。

你说这是学科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我认为每一种学科都有这种问题,不管科学和人文都有可能肯定人性或者否定人性,关键是搞科学或人文的这个人本身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这群人是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这个环境或学科是不是压抑不压抑。

我上次看到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你们不要认为中文系的人就很浪漫,中文系有一帮人是搞文字的,你像编撰什么新华词典的那批人,其实是很无聊的,你说他们还有人性吗,肯定没有了,就像是从仓库里出来的一群老鼠,你说他的生命意义在哪里,你说某一个东西一旦挖深了,搞下去以后有可能都会成为这个东西。

当然,有时候科学的问题就在于强度太大了,强度太大,就容易把一个人的脑细胞全部榨干了,完了以后你另外其他方面就缓不过来了,没办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在这方面放的多了,另外一些方面肯定要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会看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你看这个孩子读书读傻了,读到某个里面他出不来了,我认为尼采实际上是在批判这个东西。

当然他把科学理解成了什么呢,就是同人无关的那种逻辑,他认为文科的话是人性的,同人直接相关的,所以他认为那个是体现生命的,科学是要压抑生命的,当然这也是片面的,这是我对尼采的分析。

他认为科学是不关心人的,它以冰冷的面孔对待人生,无视人的渴望和热情,他把人引向抽象枯燥空洞的概念,是人变成概念的俘虏,因而人的生命的意志是不能跟从这样的科学的。

尼采指出,他批评科学并不是要否定科学的价值,而是呢在于破除对于科学的迷信。指明科学本身不是目的,对知识的追求不能取代对人本身的关注,只有人的创造意志才是人的最高意志的存在,使人的知识由此产生了基础。

这个话我们要两面分析。就是我前面讲到尼采在批判科学的时候他没有看到,不是科学另外的学问,也可能是他所批判的那个样子,但是,尼采的思想里面有没有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呢?

尼采有一本书,叫做《快乐的科学》。我认为这个思想,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很有意义。

比如说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之所以很失败,就是因为这个科学教育并不快乐,你怎么能把这个科学变成快乐的科学,一个人性的科学,就是我们在学科学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上过当,我也曾经上过的当,你教给我们的是科学最后的结果和结论是什么,以及这个结果的逻辑论证,这样一看,哦,科学没有人性。

你看一幅画这幅画很生动吧,你听一段音乐,哇,肖邦来了,好美妙啊!生动活泼吧!

可是我给你看科学,那所有人都睡着了,为什么?因为你只给了我一个结论,现在下面有几个推导几个公式,让我看什么?你说有什么可欣赏的。

可是如果把科学看作什么呢,一个人的创造性的活动,就是说把科学的创造性和人性给他激发出来,这个科学就有意思了。

这我是怎么联想起来的,比如说我在体会哲学,如果光是体会哲学的话,把一个哲学做一个解释,做一个逻辑上面的推导,谁看到了我的文章就觉得学到哲学了,这个哲学是枯燥的无趣的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值得我去写的。

当然我之所以对哲学理解的这么深刻,就是,把它和我的人生经验密切联系在了一起。不然我压根就不会对哲学有任何的兴趣。

为什么很多专业的哲学课没人听?但是如果哲学给你讲哲学家的心路历程,人生故事,我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完完全全的给展现出来,那这个哲学就生动了,就像我写的这一批文章一样。

其实科学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好多好多这样的东西,能引人入胜,你比如说杨振宁曾讲到,为何学习科学,他就跟你讲我在科学里面,所有的人生经验,你说我把我这种人生经验告诉你,那个财富比我们死死的读几本教科书厉害多了。

我们现在的教育说白了就是教科书教育,读了几本教科书以后,觉得我什么东西都学到了,那这就叫科学了?太肤浅了,这只是科学的结论,已经把人性的东西全拿掉了,科学本来是带有人性的,什么叫人性,你比如说爱因斯坦,你让他讲讲他的相对论是怎么事情,你说他的讲法和现在的老师们的讲法会一样吗,爱因斯坦讲相对论那是生动啊,当时全世界的人都轰动,不管是不是学科学的。

虽然我没有亲自听过他讲相对论,但根据当年的报道,火爆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某些名人开一个演唱会。

为什么?因为相对论这个思想在构思的过程里面,爱因斯坦一直感觉很激动啊,他这个激动可能不亚于音乐家创作过程中的激动,你说他真的干出成果来了,是怎么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往这个地方走,为什么要往那个地方走,而不能往别的地方走,这个就像爬山一样,一看地图里面哪个地方是最近的山头,其实科学里面到处是这种东西呀,我们今天这个科学把这个过程全都磨掉了。

你比如一个老师今天讲物理学,物理学是什么,三大定律,老师在黑板上开始跟你写公式了,然后又给你推导了,推导的过程中,发现又搞错了,回头再来,然后拿着教案照抄,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按道理的话,你应该回归到牛顿那里,讲讲牛顿为什么,要发明这些公式,把牛顿的那种激情跟他讲出来,牛顿当时怎么搞的这个上面来的,为什么有好几种搞法,偏偏这么搞,牛顿这么搞和当时的宗教观念有什么关系,等等如果你把这些东西全部讲出来以后,那真的生动了。

问题出现在老师身上,主要是现在很多老师的敬业精神不是很好,他只是讲课而已,所以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亲密程度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也没有意识去想知道。

这才叫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东西一搞,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你那些东西了,因为他背后有故事。

科学本来是这么活生生的东西啊,我觉得现在科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激情,老师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激情。

这就是所谓的快乐的科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