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洪湖接班人工作坊01过程记录
5 过程回顾
「Part 1」:
参与者进行简单【自我介绍】(职业及年龄,居住地),并且提出一个自己最关注的【关于“老”(可以从老龄群体、老龄化社会、对待老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梦龙(餐饮业市场销售,90后):
—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到底父母是希望孩子们留在身边,还是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小神(城市游戏设计师,85后):
— 老人的社会价值是什么?除了带孙子,催女儿结婚外,他们对社会还有什么贡献或付出?
Jojo(教育,85后):
— 在老人这个状态下,他们还有梦想和追求吗?他们是愿意冒险的,还是安于现状的?他们的不追逐不作为,是出于自愿的,还是一种妥协?
柚子(从事社工相关工作,85后):
— 老年人的生活模式和状态是怎样的?
Bobo(在医院实习,90后):
— 什么是老人最想要的?
— 老人是否愿意居住在养老院里面?
黑猫(主题乐园编剧,85后):
— 老人与社会(外界)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是需要独立的尊严,还是需要情感依赖?
— 逐渐失去能力(身体机能、社会联系)的老人,怎么样保证生活质量?
大仙(平面设计师,90后):
— 老人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还有追求吗?
明如水(互联网券商,85后):
— 当社会买入严重老龄化阶段时,现有的社会养老系统是否能够负荷?
— 是否可以实现安乐死合法化;
— 老人的收入来源?
— 亲子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到底有多大?
「 在这个环节中,从参与者的职业背景和年龄,提问时分享的“问题来源”(大多数是个人经历或生活观察),以及现场直观看到的肢体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工作坊的参与者能够对彼此之间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
「Part 2」:
根据参与者的问题关注点,我们提炼出来了一些核心关键词,它们分别是
【亲子关系】、【社会价值】、【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养老院】、【梦想】、【兴趣】、【生活重心】、【隔代交流】、【社会结构】、【养老体系】、【经济状况】、【社会关系】、【面对死亡】
「Part 3」:
1. 参与者从「Part 2」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里面,挑选出四个,自己较为关心的问题。
2. 写下“父母”(如果两者的情况较为一致的话)或“父亲和母亲其中一方”在自己最为关心的四个问题上,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梦龙:
* 生活重心:完全在孩子身上
* 亲子关系:因为父母的过分关注,让孩子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 生活模式:平时就种花、养花,居住在家乡,生活平淡单一。
* 梦想:没有。
小神:
母亲年龄54,退休家庭主妇
* 梦想: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 兴趣:爬山,做家常菜,看书
* 生活方式:因为父亲的需要离家工作,孩子工作比较忙。母亲一个人在家自得其乐,或许有点小孤独。每天有较为规律的作息,希望周末能够家人相聚一起出去有娱乐活动。
* 社会价值:母亲没有考虑,暂时也没有太大的体现。
*生活态度:对老的态度,还没有过思考吧。
*亲子关系:未来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到大城市打拼,而很多父母并不愿意随子女到大城市,所以会出现怎么照顾父母的问题。
Jojo:
* 亲子关系:父母只关心我的健康,什么时候跟谁结婚,有一般交流也有争执,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 兴趣:羽毛球,广场舞,国内外跟团旅行,亲戚朋友聚一下。看电视、上网。
* 养老体系:退休金有,但不多,一人退休一人还没,加上他们早年积累,总体生活维持在一般水平。
* 社会关系:他们总说自己老了想去养老院,但实际上一辈也都是跟子女一起生活的。目前他们有彼此陪伴,如若这个条件不成立,所有生活常态都会打破,关于依赖还是独立以及方方面面的选择,也要全部重新考量。
Bobo:
* 生活方式和兴趣:父亲目前的工作的劳累程度不利于年过半百的身体,处于职业转型期,这个时期可能需要5-10年。而这个时期也是自己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期。父亲忙于工作,也未考虑自己年轻时的兴趣是什么。
*社会养老:目前社会养老体系还在初级发展,养老需要靠自己。
*生活态度:对老的态度,还没考虑过。
*亲子关系:和父母关系还好。会和爸爸有比较多的交流。未来很多年轻人会离家打拼,那么如何照顾父母会是个问题。
黑猫:
* 生活方式:希望孩子一直在她身边,幻想的养老画面是孩子每天回家和她一起吃饭,然后她的身边有一堆自己的朋友们。自己也投身于公益事业,希望能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明如水:
父母年龄52/53,仍在单位工作或经营店铺
* 收入:工资(国企工资和打工收入)+孩子的供养
* 生活方式:一家三口,分居深圳(孩子)、北京(爸爸)和东北老家(妈妈),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一年的节假日或特殊日子会在家里团聚。
* 亲子关系: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关于结婚生子的问题上,价值观难以统一,生活上难以互相照顾,只能寄托在金钱上的给予。
* 养老院:存在一定的分歧。父母希望住养老院,有自己的生活,不希望打扰孩子;孩子希望能够把父母接到深圳照顾。
「Part 4」:
1. 在“父母现在的年龄”,以及“假设自己会死的年龄”之间,选择两个关键时间点,写下你想象中,那时候的自己在最为关心的四个问题上,情况是怎么样的?
2. 分享在上述四个问题里面,你跟父母的状态差异最大的是?具体差异情况是怎么样的?在你设定的未来两个时间点中,分别的差异/变化是什么?
3. 分享在上述四个问题里面,你最关注的那个问题,在你设定的未来两个时间点中的变化是什么?
小神:
* 生活方式:实现财富自由,带着家人和爱人环球旅行
* 社会价值:开一所创作性为主导的学校,为社会而设计,追求真理,探索科学。有两种类型课程设计,一种是针对青年群体的,一种是针对老年群体的。
Bobo:
* 生活方式:
50岁,第一事业已经达到顶峰,开创第二事业。组织一群同样热心社区服务的朋友们,在社区中做一些有利于居住环境、邻里关系的事情。
70岁,因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那时候应该会在历史的世界里遨游。总结回顾自己的一生,有条件的话写人生传记。闲余时间,也会帮孩子带娃。
黑猫:
* 面对死亡:
60岁,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书、学习,忽然,一口气上不来就死掉了。希望儿女们都回来参加自己的葬礼。
65岁,在有生之年能够树立一种家风。即使自己已经归于尘土,也有这个家风传承下去,孩子们会记得一种传承下去的灵魂。
大仙:
* 生活方式:
60岁,可以自由自在地画画,随心所欲地旅行。
* 社会关系:
60岁,只见自己想见的人,只和喜欢的人待在一起。
明如水:
* 生活方式:
60岁,还完房贷,开始真正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80岁,与爱人隐居在沿海小镇。每天购买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牛奶。弹琴,吟诗,作画,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躺在藤椅上安睡。与爱人一起读书,他看他的,我看我的,时不时偷偷看他。清楚的知道疾病在所难免,离别避无可避,爱人逝去,当静静目送致敬此生相伴,我若先走,当嘱咐好身后事。不会延续无质量的生命,墓碑面朝北方故乡。(出自其 2015/10/21 的知乎问题“当你老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答案)
灰太狼(90后):
* 面对死亡:
家庭医疗已经成熟,可以让病危的人安祥地和家人度过最后时刻。因为在急救室里面死去缺乏尊严,只能与陌生人(医生护士)、机器作伴。
* 梦想:
50岁,创办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学的学校。
「Part 5」:
介绍社区现有的针对老人群体的服务项目/机构
(备注:我国实行健康档案以来,对老人的定义是大于或等于65岁的人,实行老年人特殊管理。)
项目
● “民生微实事”引进的相关服务项目
机构
● 社区居委会
● 党群服务中心
● 日间照料中心
● 老年人协会(深圳用先留住老人的方式来留住年轻人,刷新思维)
● 社会组织,如汇丰基金社区伙伴计划引进的相关服务机构
「Part 6」:
比较理想的老年生活和现有的社会支持,探讨可以实践的方向。
● 倾向于马上能够体验得到的东西。
● 让老人家可以找到生活中的乐子。
● 在临终关怀方面可以做出更多的尝试。
● 老人的经验、阅历也是宝贵的财富,要让他们也可以创造价值,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