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见识》,让你的职场一路开挂
经常听到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好的性格并不是人人天生都具备的,很多决定人终身命运的性格都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今天我们来讲解的这本《见识》,就能带领我们来认识我们思维方式中的各种误区,让我们懂得如何最有效的做事情,如何做离成功更近的事情。
本书作者吴军,本科及硕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著名的自然语言处理、搜索专家和硅谷投资人。
全书主要围绕个人如何精进这条主线,分别从如何更幸福、商业、职场、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由于作者本人丰富的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看事情的角度和做事方法,本书的理念值得所有人去思考和反思。
今天我主要以职场为中心,从拒绝伪工作者、职场的误区与破解方法、人生需要做减法三个方面来具体做阐述。
第一点,拒绝伪工作者。
对于任何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提升自己,运用凡事最大化的思维,既能让公司最大获益也让自己获益最大,拒接每天重复性的工作,去学习新技能,勤于思考,并且讲究做事的质量,凡事不凑合,善于运用手上现有的资源,只有这样我们的格局和层次才能不断提升。
现在不管是职场还是个人技能学习,都流行“1万小时定律”的观点,但是很多人对此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1万小时定律”并不是说要一直重复做一件事情,而是要靠不断的学习、总结、反思和请教他人,不断提升水平和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在不断精进自己的同时,也要跟外界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二,要重视积累效应,第二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利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唯有这样的刻意练习才能最终让自己走到金字塔的顶端。
我们要摆脱伪工作者的局面,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愿景-目标-道路”,即找好方向并设置成阶段性的目标然后把它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具体可参照谷歌的OKR目标管理法)。
其次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要把自己听到的所有不中听的话,试着找到其中的合理之处,这能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眼界和气度。
最后凡事都要养成做记录的习惯,既能避免*狗熊掰棒子,又能让自己对工作进度有直观的了解、调整和掌控。
第二点,职场的误区与破法。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单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业绩良好,但是升职的时候总是轮不到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已经踏入了职场误区而不自知呢?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工作和职业不分。职业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注重长期效益,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意工资,能让我们能了解到整个行业的讯息就算超值。
其次来看第二条:把自己当成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不够积极主动,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当成第一要素来执行,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
再次来看第三条:有人的地方就必定有纷争,一旦我们被语言暴力激怒后一定不能乱了章法,要能够区分善意的批评和无理的言语,不能受语言暴力引诱偏离工作重心,在反省的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聚焦事情的本身。
最后来看第四条:要善于沟通,时刻保持对人对事谦卑的态度,以团队精神为首,不逾越。
职场进阶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常识、科技和艺术。
常识指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是立足职场的地基;科技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和知识,是职场上升的通道;艺术是职场的加分项,强求不来。纵观很多的专家都具备把复杂事情简单说的能力,这就是常识、科技和艺术的完美体现。
第三点,人生需要做减法。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必定无疑的。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选择,职场上尤是如此,很多人都因为眼前一粒接一粒的小芝麻,而放弃了对不远处的西瓜的追求。譬如伪工作者就是因为低层次的追求和思维方式,导致提升难,以眼前利益来衡量价值,导致发展慢。
身为职场人,一定要养成少做事,甚至是不做事的思维,要反常规思考,敢于舍弃眼前的利益,少做事情,做好事情,要聚焦于自己的专长去深度耕耘。
有这样一个例子,据说很多人看完都会深受启发。小韩和小董都是同一公司同一时期招聘进来的同一岗位的两个同事,但是5年之后,两人的职业生涯却截然不同。
小韩还是在原公司,只不过职位上升了1个层级,成为了一个部门主管;而小董早已经跳到其他公司,晋升到管理层人员。
原因就在于小韩由于刚进公司时,业务水平还算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往往会接一些私活,业余时间完全被占用,并且满足于现状,个人的上升空间被限制,所以职业发展很缓慢。而小董则把精力放在怎么提升自己上,不止是业务技能,还包括管理技能,试着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能力。
小董就是懂得“少就是多”的法则,才能取得远超于小韩的成绩。
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
一,在职场上要拒绝做伪工作者,需要从三点入手:凡事都要有最大化思维;刻意练习,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善于把各个阶段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视化的步骤。
二,要知道职场的误区和破法:学会区分工作和职业,找到自己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要发扬主动精神;要能克制情绪,不受负面情绪影响;要善于沟通。
三,要践行人生需要做减法,明白少就是多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