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在有无间——读《道德经》第一章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简书,毫不犹豫的加入简书,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白天没有时间和机会看手机,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看看简友们的文章,看见好的文章就分享出去。但是自己一直都没有动手写过。
这段时间休年假,和上班时候相比真可以说有大把的时间看手机了,于是就如饥似渴地读大家的优秀文章,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天写《道德经》、《鬼谷子》、《素书》等圣贤之书的心得的特别多,仔细研究一下才发现是路西法殿下老师发起的圣贤书友会读书活动。
弄明白原因之后,自己十分的感慨,在当今这个时代,能静下心来读圣贤之书的人可以说不是很多,能无偿拿出五万简书贝作为奖励来鼓励支持大家读圣贤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被路西法殿下这种精神深深感动,所以也从书架上翻出满是灰尘的《道德经》一书读起来。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理解及心得:
这是《道德经》的首篇文章,也是全文八十一章的总纲,这一章不太好理解,但是万事开头难,我想,把这一章的精髓弄懂了,以后的各章也就不那么难了。
通过认真研读,结合查阅相关资料,我对这一章有如下理解。
这一章主要是对“道”进行描述和赞叹。“道”是一种状态,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始”,它先于世间万物而存在。“道”是空无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
“道”就是这样玄妙,使得我们无法命名它,它有无穷无尽的变化,我们只能感觉它的“空无”,而万物又在在“空无”的状态下产生出“有”。
“有”和“无”同时存在,是“道”的两个侧面,“有”和”无”构成了“道”的“众妙之门”。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也都是“有”和“无”的混合体。
“有”和“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运用到人身上,“有”就是人能看得的,能够拥有的,比如财富、美貌、事业、家庭等等,“无“就是看不到的,比如三观、感情、知识、精神、人际关系等。
具体到生活工作中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一个学生,能够看的到的是他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考上大学,获得奖学金等等,这些是“有”;看不到的是背后努力、是鼓励他努力学习的理想、信念等等,这些是“无”。
“有”能带给人们的便利,正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功用。
而这些“有”,是因为“无”而产生的,“无”促进了“有”的产生,“有”又产生更高层次的“无”。
万事万物都是在“有”和“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以上是对《道德经》第一章的粗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