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有深度的随笔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斯坦福最新研究:父母的收入决定你的未来,跨阶层的成功率有多少?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6241人  萌萌有神

家里老人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几年前,也曾出现过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叫《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些论调无非就一个意思,就是让大家安稳度日不要有跨越阶层的冲动。

不管大家如何理性或感性的分析,赞同或者质疑,这个结论现在被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研究证实了。

1 金钱流动了吗?

今年11月9日,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与斯坦福大学联合发布了一份叫做《美国的经济流动性》的报告,研究表示:在低收入美国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也可能拥有极低的收入,同时那些在高收入美国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也能获得比较可观的收入。

基于父母收入的男性和女性预期总收入

看看这张图。

贫穷家庭的孩子,男生的预期年收入是33900元,女生是40500元;

中产家庭的孩子,男生的预期年收入是60500元,大约是贫穷家庭的1.8倍;女生是66200元,大约是贫穷家庭的1.6倍;

富裕家庭的孩子,男生的预期年收入是104700元,大约是中产家庭的1.7倍,贫穷家庭的3倍;女生的预期年收入是118300元,大约是中产家庭的1.8倍,贫穷家庭的2.9倍。

什么意思呢?

就是贫穷家庭的孩子想买个OPPO,其实比富裕家庭的孩子买个IPhone X还困难。

倒是有个有意思的点:

虽然目前社会上女生的平均收入要低于男生,但以相同家庭出身做对比的话,女生的收入都略高于男生。

2 金钱流动了多少?

看完了横向比较,我又查了查纵向比较的数据。

很巧,还是这个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在4年前和密歇根大学合作,使用了他们学校从1986年开始追踪的家庭收入数据,研究了贫穷家庭的孩子到底有可能赚到多少钱。

他们根据美国家庭的年收入做了分层,每20%为一组,一共分了五组。

报告显示:在生于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美国人中,有43%的人在一代人的时间之后仍然处于这一组;27%的人稍微上升至倒数第二个组别中;17%的人进入到中间20%的组别中;9%的人上升到收入次高的20%组别中。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家缠万贯的美国梦呢?

4%。

3 阶层与原生家庭

不知道看到这些结论,你想到了什么?

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对于阶层这件事,我开窍地比较晚。

小时候家里做生意失败,父母又性格软弱,家里越来越穷,论收入大约只能在最穷和次穷两个阶层里选。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整个青春期都处在一种冷酷、愤恨、烦躁的情绪里。

阶层以收入区隔,但阶层差异则不仅仅是收入。现在想起来,很多事情父母其实不理解,很多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甚至缺乏勇气和毅力去面对。

而现在我身上近乎自虐的自律、要强、对金钱的渴望,尤其是性格,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三观感觉被小时候读书影响地比较多,也托了这些国内外大师的福,给我从小灌输了超级多的正能量)

可惜这些道理都是这几年慢慢理解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没少和父母吵架。现在想想,无非是对生活的期待,当时的自己还无法自己满足,而对父母来说要求又太高。

还好我聪明漂亮又能干(……),想想以前考研的时候天天凌晨4点起来背书,直接治好晚睡症;学生创业的时候,大冬天画设计图画到后半夜,一晚上冻坏了8根手指;为找工作做准备,一边实习一边考证,早中晚吃饭时间都在背英语;工作了以后要么在加班,要么在为自己加班……突然觉得我这20多年的人生简直是一把辛酸泪🙂

然而收获就是,生活没有辜负我。

4 跨阶层的成功率

跨阶层的回报,除了最浅薄的收入增长以外,更重要的是占据优势地位和稀缺资源,提升认知做出更有利的判断。

但是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结论,贫穷家庭的孩子进入到中产及以上阶层的概率只有30%。

然而,人生从来不能被统计学定义。

实际上,想想我之前的很多同学,对比最近一边上班、一边码字、一边准备考试的我,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喝酒侃大山,有多少人瘫在沙发里看剧,家底跟我一样少,收入不及我一半。

写出来觉得冷酷了一点,但反过来想,那些跟你一样需要跨越阶层的“竞争对手”里,绝大多数人,都在过着这样的人生。而对那些对生活有更高期待的人来说,只要多上进一点点,就可能是很大的不同。

反正在我这里,跨阶层的成功率是100%。

你的成功率是多少呢?

(想看本系列的其他文章,可以关注我的简书主页)

- E N D -

萌 萌 有 神

互联网金融产品狗,专栏作家

聊聊互联人的赚钱观与花钱观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萌萌有神,已由维权骑士维权,转载请务必提前联系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