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的产品经理@产品

当我们思考问题时,能还是不能,请别预设立场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41人  阿威说说

有句话说:我们总是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有些事,站在局外的时候,一目了然;但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往往又不知所措。

“能不能”这种事,从自己和从别人去看,就是完全不同的想法。

去年初,我的朋友A君跟我说要和两个朋友一起创业,想做一款女性保养的产品。我说为啥你认为你们能做。他说市面上类似的产品质量不好也不美观,而他们能够做出高逼格的产品。

我当时就问了他三个问题,

1、三个合伙人的背景如何?

2、有没有成本和渠道优势?

3、三个人怎么分工?

第一个问题

A君说,他们三个人,一个是从毕业就一直做淘宝的,做了近10年,我问那个人现在混得怎么样?A均说,在深圳城中村的农民房住着,一个人经营着他的淘宝店。

另一个是家里开厂的,在一个4、5线城市。这位朋友一毕业就到他老爸的厂报告,也是呆了近10年。

而我的朋友A君,毕业了就到亲戚家的外贸厂做了7年外贸,然后又转行做了3年国际物流,后来公司关闭,他说不想打工了,看看有没有什么生意的门路。

对了,他们几个还是大学同班同宿舍的。

第二个问题

A君说,做淘宝的那位,常年混迹于华强北,消息灵通,对各种货源如数家珍,能拿到优势价格的原材料。按A君的话,“即便是藏在地下三尺的货源,他都能挖出来”。工厂那位,认识其它的一些厂家,做产品开磨具的事也容易搞定。

至于销售渠道,A君说,由淘宝的同学搞定,毕竟人家有10年的经验。

第三个问题

关于三人的分工,A君对外联络,负责沟通联系厂家;做淘宝的,负责找优势货源,等产品生产出来了,负责淘宝的运营(注:A君的这位同学,他自己的那家淘宝店,期间会自己一直运营);工厂的那位,平时在老家自己的工厂,一周过来一次参加会议沟通。

除了三人分工,他们也没打算请专职人员,产品的设计、包装全部外包。

以上,是A君合伙创业的事,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不客气地说,简直是送死,能成功的概率,比一条鱼毫发无损穿过螺旋桨的概率还低——好吧,如果螺旋桨是静止的,还是能活的。

首先

A君说的做出所谓高逼格的产品,在现在产业链这么完善的情况下,完全构不成竞争优势。用好的材料,请专业人员设计产品,请机构出营销策划方案,这些都能营造出高逼格产品的形象。

问题是,如此一来,成本会飙升,还哪来的成本优势?

其次

三个人都没有实际制造业的经验,即便这点可以用请人来弥补,那渠道呢?产品生产出来,怎么卖出去?这也是我对他们模式最有疑问的一点。

珠三角产业链发达,只要不是原创性、技术壁垒高的产品,还有啥不能做出来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很多产品已经是买方市场,困扰消费者的不是没有产品,是产品太多了,而产品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选择都无所适从。

这时候,差不多的产品,就看谁的能触达到更广泛的消费人群了。越多人看到你的产品,就越有成交的可能,这是最简单粗暴的道理。

那A君他们的渠道优势呢?几乎没有。寄希望于淘宝店的运营销售,而他的那个做淘宝的同学,做了近10年淘宝,还只是一个人在做,三天两头往华强北拿货,其店铺的规模和流量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

从分工看,说是三人,实际能投入的只有一个半,工厂的同学更像是个出资人,淘宝的同学一半精力用于自己的店,一半用于他们新开的店,而A君,说是一个人,但A君对制造业、对淘宝的那一套是个门外汉,即使100%投入,短期也很难有什么效果。

作为局外人,我有这么多的疑虑,但在A君看来,完全就不存在。你有一百个疑问,他就会有一百零一个反驳的理由。

证实偏见

话说回来,反过来,如果是我想做这事,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心理学说的“证实偏见”,人们总是倾向于维护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在佐证的时候,也只会看那些能证明他们固有观点的论据,而跟他们相反的,会被自动过滤。

所以,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对一般人而言,天然就存在心理上的障碍,但如果能综合别人的意见去思考问题,多少总归有益。

一些技巧

克服这种“证实偏见”的人性弱点,可借助一些思维模式。比如《六顶思考帽》提到的,戴上黑色思考帽,运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合乎逻辑的进行批判,尽情发表负面的意见,找出逻辑上的错误。比如查理·芒格提到的:“凡事总是反过来想”,也是这个意思。

A君最终还是做了,三个合伙人折腾了近1年半,一次性生产了3000个产品,在淘宝店卖了近半年,真正卖出的,不到50个,剩下的,还堆在他们的出租屋里。唉,可惜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