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狗十三 你是真的不想要被雕塑吗?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24人  Polardeer

之前电影《狗十三》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觉得国产电影又出了一匹黑马,在大家的推荐中,我也去看了电影,说实话对我来说,引起的认同感不算很多。电影中或多或少的表达着,被社会雕刻成型的爸爸和周围的人在合力把女儿变成他们这样子。这幅海报也是表达的这个道理,让有些人认同,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被这样不情愿的雕刻,让自己变成了自己不想要成为的样子。

周围的同事也在说这个问题,我就在想,是不是这样的雕刻是不必要的?我们变得泯于众人,是因为从小到大被改造被雕刻?每个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能幸福和快乐,他对你的雕刻也好改造也罢,是他觉得好的东西,是他曾经经历的,是他之所以成为他的原因,或者说是他觉得自己没有做到希望可以在孩子身上实现的一些愿望折射。

小学五年级之前,我的周末都是在少年宫度过的,画画唱歌弹琴跳舞,只要有点兴趣的,爸妈都会让我去试一下,希望可以培养一项特长。有时候父母还要陪同上课,现在我都还记得爸爸在舞蹈教室的旁边打瞌睡的模样,好不容易的一个周末,其实父母也想出去玩的呀,但为了孩子还是牺牲周末全程陪同。小时候我的性格很内向,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和别的小朋友无法交朋友,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跳舞是这样,画画也是这样,我甚至都不认识别人,这样的孤独感削弱了我对这些东西的喜好,周末对我来说慢慢变成了有些沉重和不开心的时光。在学了一段时间后,父母会问我还想不想继续学下去,当时都是本能的不想学了,于是每一样都慢慢放弃,一样都没有学成。后来长大后我才开始想,如果父母在那时候逼你去学,不一定那么多种,就某一样坚持到底,现在会不会有什么不同。跟电影里父亲强制改变女儿的志愿不同,我的父母都是顺着我来,周围很多朋友也是这样,如果不想学就不学,可那时候的我脑子里都是对一个人去上课的恐惧,根本没有触及到我喜不喜欢这件事情的根本上来,但是父母不知道这些根本的原因你自己可能在那个年纪也说不清楚,最终可能就是放弃那些本来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你能说我父母在用他们的主观意识来雕塑我吗?但我有时候希望他们可以在小时候逼自己坚持一下,现在的生命轨迹也许就还有其他的可能。

我们不能说父母用他们的方式来雕塑孩子就是有问题的,小孩子有很多事情他没有那么长远的认知和看法,这时是需要年长的人来指引方向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帮你理清思路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观念。也许他们灌输的东西在长大后看起来偏激,不合时宜,让你无法接受,但在那样的情况下,可能那是他们能够给你的他们认为最好办法,有时候你要想想,父母没有办法给你他们认知范围以外的指导,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体谅一下,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合理,未来就给孩子你认为正确的雕塑啊,也许孩子长大后还是会来反思你做的是否欠妥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