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推荐的女性书单,我只想把它撕烂
最近一直忙着策划 世界读书日 的活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微博上的众多书单分类里,有一种书单叫做“女性书单”,名字都多是下面这样:
“魅力女人修炼十大必读畅销书推荐”
“这五本书女人读了,幸福一生”
也是奇怪,以前只听说过读书有科目之分,第一次听说还有 男女之分 呢?
怀着好奇心我又试着搜索了一下“男性书单”,但意外的是,尽管女性书单一搜一大把,但被定义为“男性”的书单却屈指可数。
所以,为什么女人会被归类为只适合看某一种书籍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先了解一下,所谓的“女性适合”看的书都是哪些。
以某官方日报倾力推荐的“女性应读的一百本书”为代表,前20名大部分都是和爱情挂钩的虚构类文学类书籍。
▼
↑↑ “女性一生必读”↑↑
这条推荐下面的评论都是这样的。
▼
评论说的很对,虽然这些书都是名著,但是这些书的介绍和名字都是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的,而且体裁也都局限于小说。
不仅如此,这些书籍下面的介绍语也存在很多问题。
把小仲马反映贵族阶级腐朽道德观的《茶花女》说成是女方为了成全男人而主动牺牲自己的虐恋故事我也就忍了,不推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推荐《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勉强可以理解。
▼
但是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那》简单粗暴的定义为“难得糊涂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呵呵了,读过高中的人应该都知道,《安娜卡列尼那》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爱情故事只是一个线索吧?!
▼
为了把这些书推荐给女性,就要把内涵丰厚的名著简单粗暴地概括为爱情故事吗?
还是在人民日报小编的眼里,女人只能在现实主义的作品里看到爱情,压根读不明白《安娜卡列尼那》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
相比而言,“男性书单”虽然数量少,但是内容却丰富得多,囊括了《全球通史》、《思考与致富》、《春秋》等,可谓是 贯穿古今、涉及各行各业 。
▼
↑↑“男性一生必读”↑↑
虽然这两个书单中的书都是好书,但是对比之下,就不难发现,所谓适合女性的书单里推荐的作品都被设定为泛着暧昧的粉红色泡泡,仿佛女人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探讨爱情或者学做一个优雅的女人,没有任何其他原因。
至于什么政治学历史学,对于女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女人也根本不必懂经济学,不必好奇天文学,毕竟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学会怎样谈恋爱和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就好。
当我们试着从性别视角审视这些书单,就不难发现,它的实质还是让我们去适应社会文化强贴给女生的标签:只有美丽性感、依附顺从、沉湎于爱情的女性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
难道就是因为我们的性别,连阅读的时候,都只能局限在情情爱爱、儿女情长?
我想不是吧?
我们也不该让这样的书单成为桎梏我们自己的枷锁吧?
但是大多数人还在“集体无意识”地接收着这样的信息,在“粉红书单”的引导下马着一个个“女性圣经”,在父权制社会下顺从于自身的依附地位,还丝毫没有察觉。
仔细思考现代社会“女性粉红书单”的“教化”目的,和旧中国的裹小脚、中世纪的贞操锁真的别无二致。
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教化,也不是驯化,而是能够提高个人能力、拓展自身视野、养成独立人格的文字、知识。
我们要自由地从好书中汲取营养,而不是毒素。
在今天这样的世界读书日,我们都应当警醒,知识是无界的,书籍是不该存在性别划分的。
让我们打破刻板印象,#撕碎粉红书单#吧!
我们女性没有什么适合读和不适合度,只有想读或不想读!!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女性朋友,对这些所谓“女性必读”的粉红书单很有看法,她们平时所看的书早就远远超越了“女性必读”范围,她们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就去限制自己的阅读类别。
编辑部还录了一个小视频聊聊我们对于 粉红书单 的看法。
▼
视频末尾有惊喜
那你们都在看什么书呢??
快在评论区留言说出
你想推荐给女性的1~3本书
我们会收集大家的推荐,和你们一起制作属于咱们自己的书单!
活动截止到 4月28日晚上8点 ,留言被赞最多的前 3 名可以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大礼包”哦!(不要猜是什么了,也许不只有书籍,而且绝对让你惊喜~)
微博@她影herinfilm 也在同步这次活动~偷偷告诉你,去微博参与也能提高中奖率哦~~
今日实习编辑|早睡早起包子妹儿
推荐阅读|历史消息(👈点击可看)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进行关键词搜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