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星星我是月——挑战自闭(四)
四,自闭症疑云
总是喜欢奔跑的少年再没有一种痛,能超越一个妈妈,看着孩子身陷困境,而无能为力的痛心!
再没有一种爱,能超越一个妈妈,放弃所有的事业和爱好,只为守护他,跨越重重难关,寻找到原本应该属于他的笑容和美好未来。
你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让我的牺牲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你是星星,妈妈就是月亮,甘愿冒天庭大不韪,偷着太阳的光芒,只为照亮你脚下的路——一条通向世界入口的路。
呵护湖水潋滟,如万千碎镜片,浮动着,荡漾着的,反射出白花花的刺目的光芒。
有那么一刻,我陷入了恍惚,往日种种努力,清晰如画,浮在眼前。
每一个妈妈,都心怀憧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长大,成龙成凤,飞黄腾达——
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的美梦被大姐的一句话打破得支离破碎。
他两岁那年暑假期间,我有事去外地,把儿子托付给大姐照顾几天。
儿子从小体弱多病,记不清多少次,半夜三更,我穿过无人的大街,脚步踉跄着,抱着他去医院看急诊。
吃喝拉撒,种种繁琐,大姐能照顾好他吗?尽管我对她唠叨过上万言的带娃攻略,还是牵肠挂肚。
大姐属于粗枝大叶的人,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把儿子交给她照看。
一千个不放心的理由和揪心,在外地期间,我多次打电话,询问孩子状态如何。
到最后,大姐都不耐烦了:他不愿没有接听,别打了啊。
虽然有些失落,我并没特别在意。孩子贪玩很正常,不接就不接罢了,他不想念我,就不会哭闹,也是好事。
归来之时,大姐拉我到一旁小房间,悄悄跟我说:“他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和他说话,也不搭理人。出门就跑,叫他停下不理人。”
“在家也这样,没有和小朋友玩过,习惯于自己玩。”我接过话茬说。“喜欢跑着走,倒是真的。”
儿子是个急脾气,从学会走路,没有一步一步走过路,想去某处,撒腿就跑过去。进了超市,更是像个小强盗,横冲直撞地直奔玩具区,零食区。他瘦小的身体,像只身手敏捷的小猴子,钻进大人的腿缝,左冲右突游走,一旦离开视线,很快就消失不见。如果不紧紧跟上,很容易走丢。
大姐见我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大概着急了,直截了当地说:“你尽快带他去医院看看,别是自闭症,那就麻烦了!”
大姐从事小学教育多年,身边的孩子来来往往,阅“童”无数。
自闭症?
我懵住了,还有这种病?
一回家,我立刻打开电脑,查一下到底是什么症状。
屏幕上跳出很多相关网页,我选择一个点进去: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社交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理解语言的含义,目光不与他人对视。
二,情感障碍,很难与人,甚至父母,产生情感的依恋,难以融入群体。
三,行为上表现为刻板,总是重复某一动作。
四,情绪上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五,感觉异常,对某种声音或者图像有特别的恐惧和或喜好。
六,智力发育大多落后,也有少数智力和记忆力超长。
七,----------
整整一天,我泡在网页上,查了大量的资料,对比了儿子的表现,觉得忐忑难安。
这种病,起因不明,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对于如何治疗,就全世界研究成果来看,国外也没有特效药。
想想也很容易理解:病理不明,怎么制药?
而且,文中还特别指出,此病预后严重——没有自理能力,终身靠父母生存。一旦有朝一日,监护人不在世,他的处境岌岌可危。
我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了一个画面: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饿昏在繁华的街头,人们从他脚边走过,熟视无睹。
意念到此,浑身如被冷水。在酷热的夏季,我牙齿打颤,手指发抖,几乎敲击不了键盘。
天啊,如果我有什么罪孽,就惩罚我好了,不要惩罚我的孩子。
我压抑着自己的慌乱情绪,决定尽快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到哪里去看呢?和老公商量一下,他建议去儿童医院。
“不管是,还是不是,排除一下总是放心些。”他说。
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尽管头昏脑涨,我还是带着睡得迷迷糊糊的儿子,早早地去了儿童医院。
太阳刚出来,暑热就蒸腾起来了。我以为很早,医院却早已人头攒动,排起来几条长龙。儿子确实麻烦,放地上乱跑,抱起来乱动。他一跑开,我就要离开队伍去追,我的位子立刻被人填上。三番五次之后,只好央求后面的人关照一下,方才拿到号。
马不停蹄地办好一切事宜,上了三楼科室门口。已经有三五个家长带着孩子在焦急等着叫号。
相对于别的孩子,儿子属于特别顽皮的,况且第一次来这儿,好奇地各个科室乱窜,像只顽劣的泼猴,一会儿不得安宁。看完墙上的图片,开始目标转向一个小朋友的玩具。
“妈妈,我要玩!”他拉着我的手,指着一个小朋友的挖土机。
我想了想,对他说:“那自己去和小弟弟说。”
他跑过去,眼睛也不看那个小男孩,一边说:“给我玩”,一边抓起挖土机,转身就跑。
小男孩放声大哭,他的妈妈皱着眉看向我。
在墙的拐角,我抓住了儿子,责令他归还玩具。
“你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我问他了。”他辩解,不肯撒手。
“他答应给你了吗?”我追问。
“——”。他不说话,只是盯着玩具在玩。
那边,小男孩还在哭,拉着妈妈向这边走过来。
“还给他,我可以给你玩一会儿手机。”我使出杀手锏。他是一个手机迷,喜欢听歌玩游戏,他自然不会错过。
“不过,先向弟弟道歉,还给他。”我说。
“对不起!”他说着,迎过去把玩具还了,伸手就拿走我的手机,靠墙蹲下玩起来。
大概同病相怜,很快三两个家长便聚集一起,讨论起各自的孩子。
一个打扮时尚的妈妈对我说:“你家的还好,挺能说的。应该不是自闭。我见过的自闭孩子,都不会说话,还捂着眼睛不敢看人。”
“谁知道呢。希望不是!”我说道,心里并没有松口气。因为刚才在借玩具的交流互动中,他犯了两个很明显错误。
(文:纳兰博雅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
观察模仿中的顽皮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