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树下

永不消逝的农民的图腾

2018-12-04  本文已影响18人  的的细语
永不消逝的农民的图腾

秋收逐渐的进入了尾声,也正是稻黄橘红时,丰收的喜悦随同深秋的太阳,来得还是那么的热烈。

满仓的稻谷,沉甸甸的挂满枝头的秋桔,红满了山坡,染黄了秋色。

笑逐颜开的老农们,正如那永不消逝的电波,从上古千年,一代一代的,传承着血脉,永不忘却的心中的图腾。

庆丰收,冀丰年,从农历八月起到农历十月底,不同姓氏沿袭着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举办仪式意义大致相同的庆典,祭祖宗,搞庆祝,过节日。

岭头节,如同过春节一样,成了乡村之间墩厚农民们的隆重节日。

永不消逝的农民的图腾

成为了他们亲戚间,朋友间,亲人间,走访客串,加深情感联系友谊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为了迎接亲朋好友,备好丰盛酒菜,在酒桌上尽显了情深如海的亲情信谊,喧嚣的都是高兴极致的笑声。

除了吃喝,农村民化的重头戏,也就是鬼师道头们演译的“跳领头”歌舞节目了。

这种节目,年少懵懂的小孩倒觉得害怕,并不好玩。因为道头们穿着怪异陆离的服装,服装上刻印的倒象是凶神恶煞的鬼怪模样,戴着各种各样的鬼面,特别是那苍白的无常,吊着长舌头,真的害哭了人,害怕得不敢面对,倒是那圆圆胖胖的笑佛倒给人滑稽的欢喜,不禁有了许多的好感。

敲着锣,打着鼓,拨着钹,唱着道歌,跳着鬼舞,请着了天上的神仙,拔乞了天将神兵,驱除那妖魔鬼怪,冀望人康年丰,有个好念想。真的活精彩。

但于小孩总归是害怕的,总提不起兴致,却成了大人们酒后的极大的兴趣,看到兴处哈哈的大笑声,也不辱没了祖宗留下的精华。

仪式开始,总的要进贡。各家各户都备了贡品,五花八门的,鸡鸭鹅鱼,猪首羊腿,鲜果枣子……各尽了所能,也各合了心意。人人都争着能抢得了首贡。据说能抢得首贡者,天神会保佑他家安康如意,贵财就手,心想事成,总之就是大好特好,想要多好就会有多好,总遂了心愿。

先前,“跳岭头”是每村每节都必须有的节目,也是最为热闹的。贡神的仪式也是首先必备,也极为庄重肃目的。

可是,年轻人新时代新潮流,也不太注重繁文礼节了,图个方便,倒是新网络,微信,QQ,小视频成了他们不曾离手的崇爱。

于是便折了银钱,供由鬼师道头们自行操办,年长者应了礼数,凑个热闹,也算是对祖宗做个交代,祭坛的礼仪也就成了鬼师道头们自娱自乐的把戏。

渐渐地“跳领头"趋于冷淡,甚至的有好多的氏族农家都不尽举行了。

永不消逝的农民的图腾

但为了挖堀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国粹,“跳领头”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村习俗又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保护,也算是祖宗积德,回了正统。

所以,现在也渐渐的兴了起来,但相交于过去,倒简单了许多。为的是个仪式罢了,倒没有敬神求寓的要义了。也算是个进化吧。

倒是年轻人的自媒体新网游成了不可消逝的电波,一个微信,一个QQ,一个视频网络了天下的人,就算长者们也禁不起那无穷的诱惑,也加了进来,忙得个不亦乐乎!

这也惊呆了天上的神灵。但这如同无处不在的电波,他们相许也是获知的吧。况且,长者归天时也不是随身携带的么,到了那处应也是卸械而入的吧,相信他们是知了的。也不该有多大的神奇吧?

老农们的图腾就如此地消寂了么?

切切是不可能的吧。因为对于老农,有土地就有了他们根之所在,他们就不会忘记上古千年传下的骨血传承,忘不了土地赐予的恩情。

所以,每到了“岭头”节,老农们还是按了祖宗的规矩,该祭的祖还祭,但仪式也就简化了许多,“跳领头”作为旅游文化的节目赋予了新时代的色彩,更注重的是邀了亲朋好友举杯庆祝,融情深谊了。

永不消逝的农民的图腾

毕竟新时代新气象,信息共享,携程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微信,一个QQ,一个视频,新网信若干年后也许如同“跳领头”一样成为别样的遗产。

但如同老农们心中不灭的希望,成为了人们永不消逝的图腾,因为它深入人心,与我们生活同融。象土地落了根,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

图恩不忘,有恩必报,相许就是我们绵绵不息得以长存的心中念想——图腾。

神圣的图腾如同电波,永不消逝,永远传播!

永不消逝的农民的图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