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历史散文

2023-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美丽洁白
先秦散文主要指春秋末期至战国时代的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历史散文分为三体,“国别”、“编年”、“纪传”。

先秦历史散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尚书》中国最早的历史散文,有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指秦焚书后,西汉初存29篇文章,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坏壁中发现用古文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已被证明是伪作,今文尚书也有一些值得怀疑的篇章。

《尚书》的内容大多是一些誓词、政府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也有一些对事物的客观记述。《盘庚》古奥难读,主要是记述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三次讲话。类似的还有《大诰》、《洛浩》。《顾命》是一篇记述成王死、康王即位的仪式的文字,叙事清晰,井井有条,初具记事散文的规模。

我国古代的叙事散文在历史著作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渊源则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大量采用了《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著的原则。从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史学家所秉承。

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

历史散文由纲目式的大事记发展到对社会生活广泛而具体的叙述,由单纯的词发展到记事又写人,由概念性表述发展到形象生动的刻画。尤其是《左传》、《战国策》的作者,能够在基本符合史实前提下,对材料有所提炼,有所加工,甚至运用合理的夸张、虚构,把历史的画面和历史人物的面貌形象地展现出来,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先秦文学史学习文稿

(陪伴营2023年3月1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