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叱咤中苏边界的“红胡子”史,曾令中苏日三国军队焦头烂额

2021-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拔365米

19世纪下半页,实力大不如前的满清政府对边境的控制力下降,与俄国交接的满洲出现了一批以打劫、绑架和非法开采金矿为生的犯罪团伙,为了掩人耳目并增加震慑力,他们在从事打劫活动时头戴魔鬼面具、嘴上挂着红色胡须,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红胡子”。

红胡子在巅峰期有数百成员,他们在打劫村镇时集体出动,各地乡镇的治安部队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红胡子的活动区域不止是满洲里,他们常常越过边界打劫俄罗斯人的居住点。19世纪中俄边界边防力量薄弱,人口稀疏,红胡子们打了就跑,边界两边的居民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

红胡子们通常选择春季和夏季作案,因为这两个季节有利于他们在打劫完成后,向森林躲避。到了夏季和冬季,他们会身着体面的服装,看起来与普通生意人没有差别,他们到东北各个城市潇洒快活,挥霍打劫所得。

1867年,位于俄国远东的阿斯科尔德(Askold,距离海参崴50公里)发现金矿后,红胡子们又看上了这条新的发财之道,他们不会自己亲自去开采,而是组织乌苏里江的矿工进行非法开采,他们再抽成。在配合红胡子进行金矿开采的村落,他们笼络人心并负责治安,在当地百姓的眼里,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反俄帝国主义的义士。

俄军的追剿

红胡子在俄边界横行十几年,抢劫、绑架、贩卖鸦片和非法开采金矿,最不能让俄国人忍受的是非法开采金矿的行为,终于俄国人开始组织军力抓捕红胡子。面对俄军的到来,矿工们和红胡子们合力反击,当没有胜算时他们会逃亡跨境逃亡清国,俄国的正规部队追到边界只能打止,当俄军撤走后他们又回来了,如此反复让俄国人非常恼火。

当然,面对体大内虚的清国俄国人并没有一直守规矩,有时候他们的哥萨克骑兵会跨境追捕红胡子,他们在满洲遭遇清兵后甚至发生了小规模战斗,引起了两个的外交纠纷,俄国的外交官因此向清国进行皮不痛肉不痒的道歉。虽然清政府对边界匪患感到苦恼不已,却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清剿行为,因此满洲的地方官常常求助于俄军帮忙剿匪。

根据俄国的记录,有一次俄国的蒸汽艇发现在河岸盗采的红胡子,他们在打击的过程中与红胡子发生激烈的交火,其中三名俄国船员被俘,红胡子当着剩余船员的面肢解了这三名俄国船员,其他船员吓得开船逃离。

面对残暴的红胡子们,俄军加大了打击力度,中国人在俄方边界的居住点被俄军一个个烧毁,迫使很多人回到清国一侧。

20世纪初的红胡子

进入20世纪,清俄两国风云突变,义和团运动爆发后,红胡子们常常和清朝部队并肩作战抗击俄国人,因此被满洲人看做维护领土完整的勇士。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红胡子游走于日俄之间,承包着暗杀和破坏任务。在日军的指使下,他们专门从事着破坏俄国远东铁路的活动,在日俄战争期间,他们从事了大大小小512次针对铁路的破坏活动,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公主岭火车站北部一座铁路桥爆炸案。

1911年清政府垮台,1917年沙皇俄国垮台,远东的治安混乱,给红胡子们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机会。他们继续从事着边界两侧的打劫行为,作为雇佣兵身份分别为白俄军队打击苏军、为苏联军队打击白俄残余和为日本军队卖命。

1930年代,红胡子的土匪活动走到了尽头,苏军加强了对中苏边界的控制,严厉打击苏联一侧的土匪行为。随着日军占领东北,大力清剿东北的各路土匪,红胡子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