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捡一个好文

那富养女儿的面店

2024-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凭栏远眺

早上八点多,小区朝北的一家面店里零星几个食客,等面的,低头吃面的,吃完在剔牙茶杯里还有几口茶的。

坐在店里,透过玻璃门看到马路边光秃禿的树干似乎在使劲摇晃。

记得小时候七十年代,面店是轧面条的店,卖面条的店。现在的面店,大多指吃面条的店。那时分布在城中老街的吃食店都称作饭店,有面有馄饨,还有炒菜白米饭供应,属于国营商店的一部分。记得无锡城里有一个叫国际饭店的,接待国外人的饭店,就加了“国际”两字,倒也简单明了,此饭店亦非单纯的餐饮概念了。现在餐饮意义的饭店一般称为餐厅,餐馆,感觉上高档了很多,是不是人也感觉高档了,鲜衣怒马的;那些叫小吃店,大排档的,多是市井小民的去处,直接明了,融进了大众最本色的生活。

这家小吃店就是小区百姓光顾的。里面有宽大的不锈钢电用大灶具,自从几年前某处沿街小铺液化气瓶爆炸后,如今的小店铺餐饮店不允许使用液化气瓶了。一律改用电加热炉具。

或许是节约成本,室内没有做隔断,狭长的空间,一半是热气蒸腾的操作间,一半是招待食客的几张桌椅,桌上放着廉价的餐巾纸,来光顾的人们是不会计较的,庸常的生活就如粗粝的中年人。沿壁头顶上方一根粗大的银色排气软管,闪着光亮,五六米的样子,像头顶边匍匐的一条巨蟒。大热天里,灶间热气升腾,轰隆的油烟机排气声中,墙角的大功率空调吹出的冷气也无法排解吃面时额头上滴下来的汗液。封闭的空间远不如小时候外婆工作的老街饭店——那样让人舒心:老式吊扇悠悠地转动,宽大的木圆桌,桌子中间放着筷子筒,稀疏的筷子静静地守候到来的食客,饭店门口徐徐微风穿堂而来,一边半人墙上安装的玻璃隔窗隔断了厨房和大堂,老式而朴素。

不过冬天的这家小吃店,感觉好多了。热气氤氲里多了一份暖和。

看看时间快九点了,关掉了电炉灶,店里顿时安静了许多。老李脱下围兜,露出干净的羽绒服,身后一染着淡黄色头发的女人正忙着洗刷。

吃面的只有两三人了。老李点了一根烟,顺手发了两根给客人。

前段时间看到下面条的是个年轻人,怎么换人了?

那是我女儿。老李回答到。

哦,怎么这几天就只有老俩口在忙乎?

甭提了,本来是女儿要开的店,天气冷,早上起不来。本来我们两个老的也是帮帮忙,结果反倒现在好像成了我们的店了。

天气太冷,早上六点开门?

哪里,我们老夫妻两个人凌晨两点就来店里开灶烧面菜,五点多就有人来吃面了。面条的浇头,荤素品种不少于十种吧,还要煎几十个荷包蛋。

见女人在淘米。

怎么还要做午餐?

是的,如今店面租金贵的,这么一点小地方一年租金八万元,一早的面生意,忙忙碌碌的赚不了多少。中午做些盒饭生意。还要喊车送去几个工厂。老李说。

我们老夫妻俩被两个小的害苦了,本来我是在山东开个厂,短时间回来休息调节一下。平时早上出去和朋友们喝喝茶聊聊天,吃碗早面。现在反过来,要给人家下早面。没话说呀。

老头苦笑道,露出一丝无奈。

我们不做吧,眼看这店就没了。当初女儿没啥干的,就说投资开个店,现在生意冷清,做起来没劲。年轻人去外地又不愿意,怎么办呢?女儿是被我养刁了,学校出来多少年了,结婚了几年了,也没出去工作过。八十年代,说女孩子要富养,看吧,富养富养,养了个娇贵女儿。

我很早在这里本地开厂,那时钱特别好赚,想想手里钱也够了。就一个女儿,生意规模也不想扩大,没想到大拆迁后,工厂租金水涨船高。只能跑到外省去了,一点实业,丢了又可惜。看了现在的情况,多一个孩子可能好一点。那时计划生育,又不允许有两个孩子。我的命运好像什么都经历了。没想到啊!过段日子,我就回安徽工厂去了,在这里,看不下去,也吃力的。老李吐了一口烟说到。

旁人默默地听着,今天的老李话有点多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呐,不挺好啊。一位食客调侃道。

可是人的命运不就是随着时代起起落落吗?老李那被富养的女儿,也会经历命运给予她的安排。老李的一切可以从无到有,有了就一定一直拥有吗?而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呢?犹如人生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怎说得清呢,每个人又是谁的生命的延续和投射与轮回呢。

店外光秃秃的树木,开春一到,又会新芽冒出,长成枝繁叶茂,周而复始。不过人生的周而复始,是交给时代,交给子孙罢了。

老李身后的妻子脱下外套,带毛领的白色羽绒服时尚又新潮,她口涂鲜红唇膏,脸上一层白粉:“老李,我去街上添点菜,再买点佳佳和囡囡喜欢吃的早餐,然后送囡囡去幼儿园。”

匆忙中,女人出门,轻快地骑上电动车,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