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很现实:5%聪明人的思考方法,95%的人不知道!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11人  苏老湿讲干货

引言:任何伟大的胜利,首先都是思想的胜利。那些思维落后的人,怎么能奢求拥有美好的明天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结束后,作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各国一片狼藉,主要参战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经济因为战争破坏而一蹶不振。 

到了1947年,欧洲经济居然还远不如战前水平:农业生产是1938年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仅为59%。

更令欧洲人民绝望的是,经济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

这个时候,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伸出了援手,实施了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命运的马歇尔计划,“慷慨大方”的帮助欧洲各国重建家园。

美国人到底有多慷慨呢?

这项持续四年的援助计划,美国以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形式的援助总计超过131.5亿美元,其中只有10%是贷款,另外的90%是赠予,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援助都是白给的、白送的!

那么, 美国人为什么要发布马歇尔计划?

趁火打劫灭了欧洲不好吗?

顺手牵羊赚一笔不好吗?

狡猾的美国背后到底有什么思考?

别急,看了《孙子兵法》第三篇的谋攻篇,你就全明白了。

01

记住“123”,学会谋攻篇。

如果从场景来看,

《孙子兵法》始计篇的场景是“庙堂”,是躲在家里做算术题;

而作战篇的场景是“野外”,要求的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而谋攻篇的场景是“城池”,追求的则是一团和气,要的是将彼此共同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实,《孙子兵法》谋攻篇看似复杂,梳理起来不外乎就是“123”:

一个相好

打仗也可以很“浪漫”,要奔着双方都不舞刀弄枪的方向去努力,既“消灭”了敌人,还要让敌人不死,从而让结局尽可能的圆满;

两个关键

要想实现美好的结局,“主帅”的水平自然是很关键,但是其实“国君”的水平也很关键,而且国君水平最大的要求就是别逼逼、别帮倒忙;

三个知道: 

再往前思考一步,我们要有三个要知道,一个是要知道胜与不胜的五个要素,二是要知道自己的情况,三是要知道敌人的情况。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孙子到底是怎么谋攻的吧!

2

一个相好,他好我也好。

 打仗固然是敌我双方的利益冲突,但是你死我活不是目的,“消灭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才是终极目标。

所以,《孙子兵法》想的是要给敌人“喝汇仁肾宝”,因为只有他好才能我也好!

那怎么让敌人甚好呢?

(1)好好保护敌人: 

《孙子兵法》打仗用兵的方法,其实是: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解:不伤害敌人,让敌人绝望而直接投降;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解:减少敌人伤害,整个军的人(战斗编制,1.2万人)都完好无损;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解:减少敌人伤害,整个旅的人(战斗编制,500人)都完好无损;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解:减少敌人伤害,整个卒的人(战斗编制,100人)都完好无损;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解:减少敌人伤害,整个伍的人(战斗编制,5个人)都完好无损;

所以,对待敌人不是仇恨,而是要像送“易碎物品”的快递员一样,惟恐散了、摔了、碰了。

接着,孙子还说出一句全世界打仗都打不出来的浪漫主义风格战法: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天天打胜仗的人,没什么了不起;仗都不打,让敌人完好无损的,我还赢了,这才是真的了不起。

能提出这个观点的孙子,真了不起。

(2)和敌人好好说话:

那要怎么样才能让敌人老实的投降于我呢?孙子提出有四种水平层次的作法:

故上兵伐谋,

解:一等水平的人破坏敌人的计谋,敌人不攻自破;

其次伐交,

解:次一等水平的人用外交搞定敌人;

其次伐兵,

解:再一次等水平的人用打仗打服敌人;

其下攻城。

解:最次的人用攻城逼迫敌人。尤其那些脾气不好的人,攻城时自己的士兵都损失了三分之一,还攻不下城的将军,简直就是坑“君”、坑“兵”!

(3)和敌人好好相处:

所以,好的用兵之法,应当是这样的:

十则围之,

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让他们绝望而降);

五则攻之,

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攻击敌人;

倍则分之,

两部于敌人就调动敌人,分散他的力量;

敌则能战之,

兵力差不多,遭遇战可以打一打;

少则能逃之,

比敌人兵力少就逃走;

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实力明显不如敌人,就躲的远远的,要不就等着束手就擒吧!

所以,孙子和绝大多数的军事实战家和军事理论家都不同:一方面他希望通过最好的保全敌人获胜,另一方面他也不是愚蠢的想着“空手套白狼”。

这个,就真的是绝妙了。

3

两个关键,帅和君都得好用

美好的事情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我们争取来的。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关键,

好用的帅

领兵打仗的人,脑子要清楚,不会犯迷糊,不仅能力很全面,还能办事周全、作风周密,只有这样的主帅才能是国家的栋梁;

好用的君

在后方坐镇的国君,千万不能是一个脑子不灵、情绪容易波动的主,因为这样他时不时的会干三件蠢事,让原本看起来稳稳的顺风局或者敌我相当的僵局,一下倾泻成不可收拾的败局。

是哪三个蠢事呢?

不知道军队不可以进攻的时候,非逼着进攻;不知道要不要撤的时候,非让着军队逃走;

不懂军队怎么玩,没事却老想着要掺和管理; 

 不知道军队的权变之道,却还要参与军队的人事任命;

当然,这样的后果也很明白,军队里这么多人的命运,国家人民的命运,都只能是老惨了!

4

三个知道:知胜知己和知彼。

再进一步的,我们要做好三个知道,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知道胜利的五个要素: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躲,就不会意气用事;

识众寡之用者胜,

知道自己带兵多和带兵少的时候怎么管理、怎么作战;

上下同欲者胜,

知道自己的军队是不是上下一心,为了共同的目标劲往一处使;

以虞待不虞者胜,

知道有准备的打没准备的会胜,当然尽量让自己处在准备好的那一方;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主帅非常有能耐,但是君主还不疑虑他有造反之心,充分信任他以让他发挥自己的一方,更容易取胜;

(2)知己知彼

很清楚自己的情况,也要很知道对方的情况,这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知己知彼就像是西方的SWOT分析,了解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或许不一定会胜利,但是至少不会失败。

5

一个好学生和一个坏学生

《孙子兵法》谋攻篇这就讲完了。 

我们现在知道,战争也可以很友好,我们把敌人当作自己的相好的,尽可能的去保全对方;战争的关键不只是打仗的主帅,后方坐镇的君主也不能犯浑;战争要有三个知道,知道胜利的五个方面,知道自己和对方的情况以立于不败之地。综合来讲,也就是“123”。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再来看看,二战之后,大发战争财的美国,和作为战胜国的苏联,如何因为思维水平的差异,而造成了结果的巨大差异。

美国不得不说是《孙子兵法》的“好学生”:美国当时一看世界范围内,二战后的情况是东欧投入了苏联怀抱、西欧一片废墟,亚洲尤其是中国还未定局。

这时候西欧应该是友不是敌,因为如果军事上要攻打他们,他们会团结起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赢没那么容易,甚至可能把他们逼到苏联的阵营;

而如果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者趁乱捞一笔,他们这些不争气的“小弟”只会更弱,无法成为对抗苏联的马前卒。

而如果援助他们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美元体系更加强势,一方面让欧洲可以成为自己商品的市场,当然,还有好的名声,对抗苏联的战争前沿。

所以总的来看,这都是划算的买卖。

于是美国一挥手,送,送,送!

反观苏联,则真是没学好《孙子兵法》的“差学生”:面对和美国类似的处境,世界潜在两极另一头的苏联,由于受思维水平的限制,打法则明显短视了不少。

在自己势力范围下的东欧那些原来属于“前邪恶轴心国”的国家,比如东德、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都得向苏联交大量的战争赔款,尤其东德赔的最多,苏联这是妥妥的落袋为安;

这些国家都不幸沦为了苏联原料和工业品的输送基地,经济上严重的依赖苏联的经济,非常容易形成体系性经济风险;

苏联在东欧也“学习”了马歇尔计划,搞了一个经济互助委员会。但是这个以经济为名的所谓委员会,一来苏联的经济援助一点也不慷慨;二来反而把这当作了政治控制的工具,用来监督这些“小弟”,既不能接受西方经济上的援助,还要按要求输送好的原料。

苏联真是做的一手好买卖!

这样利人以利己,损人以利己的两种不同作法下来,苏联体系下的东欧各国越来越弱,而美国阵营的西欧各国越来越强,两大体系的整体实力也就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苏联经济崩溃,各小弟作鸟兽散,而美国则一跃成为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所以,任何伟大的胜利,首先都是思想上的胜利。

思想上的胜利固然不会让你得到一切,但思维上的落后,却可以让你输掉一切。

— END —

与本期内容相关的往期精选文章:

想要一文读懂《孙子兵法》,请点这里:

“孙子变戏法”

想要一文读懂《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请点这里:

“7+5=12”

想要一文读懂《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请点这里:

钱,钱,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