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容易的事情,才叫事情——观“第九届创新年会”感悟(一)
昨天,学校终于将账了转了过去。我们也才终于可以打开这次的创新年会频道。
在我眼里,创新年会已经成了业内的一道很有品质的论坛,是众多学校一线老师研讨的天花板(高校专家的分享除外),这是风向标,也是实践力反思力的一个最佳训练通道,当然也就最接地气。
还没有开始观看前,就有同事和我讨论过这次年会的一些事情。
靖说:“截了图,还做了笔记,印象深刻的是上海静安区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建在校门口,觉得很好。”
敏说:“今天听了创新年会的开幕式,我怎么听得有些想哭的感觉。”我说:“你看进去了。”
其实,昨晚我才开始学习。从年会每年的艺术表达回顾看起,从做的小片看起,也从李斌的开幕词看起。虽然这是三刷李斌的开幕词,但这次看得格外认真。其实,我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因为他们太不容易了。
不容易在哪里呢?
一是主题的确定。每一届年会的主题,他们提炼出的主题,总是让我眼前一亮。并无噱头,而是真实的站在教育的最朴素的一方,表达出那个朴实又诗意的愿望,仿佛人人都可以触手可及,又都愿意投入进去。看到这个主题的人,都会受到它的感召,每天做的琐碎便有了价值和意义。今年的主题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让我们的劳作有了高远的味道。
一是需要一双慧眼,去全国各地发现那些做得好,又能提炼分享的校长或老师,这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解决的,这也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撒网出去,一个嘉宾一个嘉宾的去确定,这是很不容易的。
一是需要一个专业的智囊团队,他们能够洞见当下教育的痛点和热点,能够提出有所建树的意见。才能将这些不同小主题的集中在一起,形成一锅真正的“石头汤”。每次,看他们的活动安排,你一定会被那些名字吸引,你会愿意在某个时间刨除一些诱惑,去认真聆听。
一是需要一个很强执行力的团队。有了想法是第一步,需要有人去跟踪实现这些愿望。就是一个开幕式,都要做出艺术的境界。去年的年会会歌,我反复听了好多遍。我喜欢他们温情的、清透的表达,将对教育的理解和艺术的追求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一个的精品。
从线下,到线上。这是一次转变,思维的转变,做事方式的转变。可能刚从线上举行获得了一些经验,明年又用不了了。当然,我很期待在线下参与他们的活动,那种现场感对人的触动才是最大的。
这些年,也参加过不少培训。如果定位于“领航”的话,那就参加创新年会吧。每天关在教室里,关在学校里,需要有这样的时刻,给你呈现整个世界,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他们,为你的职业注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也为你的职业增加一些愉悦感。
这段时间,事情还是有些多。但再多,我都会投入精力去聆听他们的分享,我渴望在他们的分享里,看见最美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