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是实践出来
读书可以令人明智,也就是说读书可以让人变聪明。因为读书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能写书的人,其实是善于总结的人,也会思考问题。只要动笔,就会动脑,哪怕作恶,也要考虑怎么做最恶。哪怕是撒谎,也要编出美丽的无懈可击的谎言。这都需要动脑筋。
有人说,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句话有点道理。很多书,不见得都写的对。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有的书隐藏作者的意识比较深。
书其实也是双刃剑,一般来说,剑可以用来防身,也可以用来攻击。凡是拿剑的,必死在剑下。
写书的人有很多,这些人容易写出世界的东西,例如追求财富一类的书。教人们怎样发财。要知道,如果人一心要发财,一定会失去喜乐,而且会被贪婪之剑刺的遍体鳞伤。
在当下,如果想要发财,不是靠读书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关系。如果容易发财,个个都是富翁。因为教人发财的书,发行的不只是一本,如果是一本,就是发财秘籍,谁得到了,谁就实践了其中的技巧,就能赚钱发财。事实上,发财的不多,没有发财的倒多。大多数人都需要打工才能养家糊口。
看书的人,可能上了作者的圈套。因为作者可能也是穷困潦倒的。这就是说,作者写了工具书,不见得就会发财,或者在写书之前,就已经穷困潦倒,没办法,写点书,去骗那些涉世未深的读者。如果作者按照书中所写的去做,可能早就破产了。如果读者按照书中所写的去做,可能早就负债,成为百万负翁。
有的人喜欢书,就想办法弄来很多书,放在家里,装点门面,实际上根本不读,完全为了满足虚荣心。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受不良书籍的影响,不用去实践书中错误的道理,反而会对自己的有益。就是说,读书是为了实践,如果没有书籍可读,就按照内心的良心的律来做事,也不会差多少。人的感情差不多,看到可怜人就悲悯,看到别人受苦,自己心里也难受。看到小猫追自己的尾巴玩,也会开心。看到美丽的风景,也会喜欢,看到诚实信用的朋友,也十分珍惜彼此之间的交往。
有的书写得好,好就好在教人真正的知识,是与个人的成长有关,不牵扯到其他目的。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书其实是中立立场,比较中规中矩,也不会轻易改变观点,就是指南针一样准确无误。好书可以让人进步,只要实践出书中的原则即可。
好书不多,得到就要珍惜。书中的话,每一句都有用。可以尝试尝试,将书中的内容实践出来,看有没有得到幸福平安?就像梨子的味道,只有亲自尝一尝,才知道梨子的滋味,听说的,都不靠谱。
我们要实践书中的原则,就要认真精读,不是泛泛而读,不能像读小说那样去读。读的内容不要太多,读完之后不要马上入睡,起码要好好想一想,让所读的内容慢慢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做,就是真正在学习,真的要把读书成为实践的前提,读书读好了,实践就容易。因为我们都需要好的书,也更需要实践出书中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