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张翔解读孙子兵法连载小说

张翔:孙子兵法逻辑最混乱的一篇已被补全031孙子兵法

2018-07-25  本文已影响5人  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

◎地形十九
原来是地形有六,现在补全为地形十九。

你好,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始人、实践者、推广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读《孙子兵法》。这是读一本书写一本书,第031篇原创文章。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解读,《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原文: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
也。


张翔解读:

孙子说:

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

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
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

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
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

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
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

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

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
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入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撒离,不要去攻打它。

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

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
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这一段孙子讲的是什么呢?
这一段讲的是地形的六种分类和六种预案。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熟悉地形的是们获得胜利的根本。

就像我们打游戏一样,总要打上千百遍才能成为高手,总要熟悉地形才能合理的避开埋伏和埋伏别人。

张预曰:凡军有所行,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乃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故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

凡是我们行军打仗,一定要先派斥候把50里之内的情况摸清楚,看看有没有伏兵,在确定50里内没有伏兵的情况下,将军要自己去视察地形。要自己知道险易,知道哪里可以作战,哪里可以埋伏。审查地形规划行军路线,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行军。

这一段孙子兵法,我感觉讲得非常的混乱。我想了几个小时都没有推演出来它缺失的部分。虽然这一段读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任何一句读起来都没有问题,但是放在一起就有问题了。

他们放在逻辑框架以及地形划分上是有问题的。孙子他一会儿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一会儿可以往,难以返。一会儿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一会儿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每一种划分方式他都没有穷举,只是浅尝辄止。这就是我觉得地形篇混乱的原因。

那我们尝试把各种地形用穷举法推演一下。
通过原文“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和“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可以得出下面四条判断标准:我可以往,我不可以往,彼可以往,彼不可以往。

这里的“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其实是可以等同于“我不可以往,彼不可以往,曰支。”也等同于“我难往,彼难以往,曰支。”
所以,用穷举法推论如下。

(1)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你也可以来,我也可以来。就是说这样的地形是通畅的。是开阔的。还记得前面说的四军之,四种驻军的基本原则之一的处平陆之军吗?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在遇到通形的地方就像占高阳。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杜牧曰:通者,四战之地,须先据高阳之处,勿使敌人先得,而我后至也。

(2)我可以往,彼难以来,曰固。

我可以来,但是敌人不可以来。这是非常利于固守的地形。这就是固形。

固形者,先居险要,利拒敌,胜多败少。

(3)我难以往,彼难以往,曰支。

我难以前往,敌人也难以前往。都不方便持久作战的地方。甚至是不方便作战的地方。这就是支形。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就是在支形上面。虽然敌人给了我们一些利益,但是我们也不要去出击。我们应该引诱对方出击,出击一半的时候,我们再用伏兵去攻打他。比如在渡河的时候就是属于支形。所以就有了半渡而击之。

前面我们讲过一个案例,就是晋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晋国的将军阳处父和楚国的将军子上。两个人都在河边相遇,大家都在河边布阵。结果两个人都不渡河,都往后面退军。想要引诱对方过来。结果大家越退越远,后来就各回各家了。

这就是双方都遵循了。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4)我难以往,彼可以往,曰难。

我难以过去,但是敌人很容易过去,这种地形我们很难打败敌人。这就是难形。

难形者,可以往而不往,强击之,死不足惜。

如下图:


通过原文“可以往,难以返,曰挂。”可以得出下面四条判断标准:可以往,不可以往,可以返,不可以返。
所以,用穷举法推论如下。

(5)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进攻容易,撤退困难,容易有挂碍。这样的地形就是挂形。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在挂形,如果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出击的时候很容易取得胜利,如果敌人有防备。我们就不容易取得胜利,而且还不容易撤退,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失败。

还记得我们在讲九变的途有所不由的时候。讲到了伏波将军马援和耿舒讨伐武陵五蛮的故事吗。当时他们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但是比较远。一条是水路,但是比较近。
耿舒要走大路,马援要走水路。
结果大军走水路。前进容易,后退困难。被蛮人在山上活活耗死在船上,很多士兵都得了瘟疫,马援将军也因病而死。

(6)可以往,可以返,曰通。

这个没有什么多的说的,可以玩,可以反就是通和前面的“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是一个意思。

其实完整的表达是:我可以往,我可以返,彼可以往,彼可以返,曰通。

(7)难以往,难以返,曰禁。

我难以过去,也难以返回。这样的地形简直就是人类的禁区。所以这样的地形就是禁地,简称禁。

还记得行军篇的相敌三十二法的“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
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禁形就是说的类似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

禁形者,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8)难以往,可以返,曰据。

我们难以前往,但是容易返回,前进没有地利,撤退反而有地利。这样的地形就是据形。比如退避三舍。比如抗日的持久战。
一方面拉长对方的战线,另一方面退守到有利的地形进行据守。
这就是据形。

据形者,敌进我退,退险而据。

如下图:


通过原文“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和“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可以得出下面四条判断标准:我先居之有利,我先居之不利,敌先居之有利,敌先居之不利。
所以,用穷举法推论如下。

(9)我先居之有利,敌先居之有利,曰隘险。隘形需重兵,险形需高阳。隘形有重兵勿从,无重兵可击。险形居高阳去之。

我先居之有利,敌人先居之也有利。这是隘险。而隘与险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重兵把守。

需要重兵把守,是隘,不需要重兵把守是险。

隘形需重兵,险形需高阳。隘形有重兵勿从,无重兵可击。险形居高阳去之。

(10)我先居之有利,敌先居之不利,曰散形。

我军先占领,对于我们有好处,敌人先占领,对于敌人并没有好处。这样的地形就是散形。

比如和敌人不接壤的地形,让敌人战线过长的地形。让敌人陷入被包围的地形。都是散形。

散形者,有利而不争,利而诱之。

(11)我先居之不利,敌先居之有利,曰弃形。

我抢先占领,对我不利,敌人抢先占领,对敌人有利。这样的地形就是可以放弃的地形,简称弃形。

这样的地形我们要放弃,不要去占领,但是也不要让敌人去占领。我们一定要设置各种障碍,去阻止对方去占领,如果对方占领了这样的地形,那我们就只有放弃更多的利益顾全大局。

弃形者,我抢而不占,敌占我不抢。


(12)我先居之不利,敌先居之不利,曰败形。

我先占领,对我不利;敌人先占领,对敌人也不利。这样的地形,谁占领谁失败。简称败形。

比如。占领不接壤的他国,这本来是散形。当然是因为唇亡齿寒的道理,周围的其他国家就会攻击我们,这个时候散形就会变成败形。还有就是。打破了国与国的平衡的地形,打破了联盟与联盟的平衡的地形,让敌人合纵连横,就是败形。

败形和禁形的应对方式差不多,我们要远远的离开他,让敌人靠近他。我们要正面的面对它,让敌人背靠他。

败形者,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如下图:


通过原文“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这里的“盈以待敌”,就是有重兵把守。可以得出以下四个判断标准:我先居之,敌先居之,有重兵把守,无重兵把守。
所以,用穷举法推论如下。


(13)隘形者。

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胜多败少。
我先居之,不盈之以待敌。败多胜少。
敌先居之,盈而勿从。立不败之地。
敌先居之,不盈而从之。胜多败少


简单的说就是孙子说的: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通过原文“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可以得出以下四个判断标准:我先居之,敌先居之,有高阳,无高阳。
所以,用穷举法推论如下。


(14)险形者。

我先居之,有高阳以待敌,胜多败少。
我先居之,无高阳以待敌,败多胜少。
敌先居之,有高阳以待敌,败多胜少。
敌先居之,无高阳以待敌,一胜一负。

如下图:


所以简单的说,就是孙子说的: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通过原文“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可以得出以下四个判断标准:势大、势小、易挑战、难挑。
所以,用穷举法推论如下。

(15)危形者,势大,容易挑战,不走既死。

敌人势大,而且双方都容易挑战,这个时候我们不逃跑,马上就会面临死亡,这是危险的,所以是危形者。

(16)坚形者,势大,难以挑战,战而必败。

敌人势大,而且我们很难挑战它。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挑战它,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失败概率。对方是非常的坚固,这就是坚形者。

(17)胜形者,势小,容易挑战,战而必胜。

对方势小,容易被我们挑战,这个时候我们去挑战它。战胜他的概率就会非常的大。我就非常容易取得胜利,这就是胜形者。

(18)困形者,势小,难以挑战,围而不攻。

对方势小,难以挑战。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去挑战它,而是把他围住,围而不攻。不攻自破。他们很容易被我们困住,这就是困形者。

(19)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当我们势均力敌,但是却很难以挑战他的时候,这个时候去发起挑战,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种难以被挑战,一般是有险阻或者距离特别远。我们称之为远形者。

(20)近形者,势均,容易挑战,一胜一负。

当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对方很容易被挑战的时候,我们如果去挑战它,这个时候我们胜负的概率是50%,一胜一负。很容易被挑战,一般是没有任何的险阻,或者说距离特别的近。我们称之为近形者。
如下图:


所以,地形应该有以下十九种。
张翔曰:
地形:
有通者、有固者、有支者、有难者;
有挂者、有禁者、有据者;
有隘险者、有散形者、有弃形者、有败形者;
有隘形者、有险形者、有危形者、有坚形者;
有胜形者、有困形者、有远形者、有近形者。

(1)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2)我可以往,彼难以来,曰固。
固形者,先居险要,利拒敌,胜多败少。
(3)我难以往,彼难以往,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4)我难以往,彼可以往,曰难。
难形者,可以往而不往,强击之,死不足惜。

(5)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6)可以往,可以返,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已有)
(7)难以往,难以返,曰禁。
禁形者,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8)难以往,可以返,曰据。
据形者,敌进我退,退险而据。

(9)我先居之有利,敌先居之有利,曰隘险。隘形需重兵,险形需高阳。隘形有重兵勿从,无重兵可击。险形居高阳去之。
(10)我先居之有利,敌先居之不利,曰散形。
散形者,有利而不争,利而诱之。
(11)我先居之不利,敌先居之有利,曰弃形。
弃形者,我抢而不占,敌占我不抢。
(12)我先居之不利,敌先居之不利,曰败形。
败形者,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13)隘形者。
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胜多败少。
我先居之,不盈之以待敌。败多胜少。
敌先居之,盈而勿从。立不败之地。
敌先居之,不盈而从之。胜多败少。

(14)险形者。
我先居之,有高阳以待敌,胜多败少。
我先居之,无高阳以待敌,败多胜少。
敌先居之,有高阳以待敌,败多胜少。
敌先居之,无高阳以待敌,胜多败少。

(15)危形者,势大,容易挑战,不走既死。
(16)坚形者,势大,难以挑战,战而必败。
(17)胜形者,势小,容易挑战,战而必胜。
(18)困形者,势小,难以挑战,围而不攻。
(19)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20)近形者,势均,容易挑战,一胜一负。

凡此十九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始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