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与败的规律原来是这样

2024-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生活

在《拆学讲》训练营的社群中,赵老师在拆解曾国藩时说,通过历史你发现一个规律,因为你胜利了,胜利着胜利着就败了,因为你失败了,失败着失败着就胜了。

当时我并没有太留意这句话,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逻辑上并没有讲清楚,只是一个粗略的总结。

随后几天不自觉在思考这个问题,关于胜败的正确看法,以及我们在实际中非常实用的方法论。

我刚开始是这样想,一些失败是根上的失败,从一刚开始做,就注定了要失败,并且不可挽回,有一些失败是短暂的失败,失败调整一下,就又会取得好的结果。

怎么来理解呢,比如说历史上打仗,这场战役本身就注定了要失败,因为从大局上看,就不能胜,那局部的小范围的成功就都是暂时的,就像日本侵略中国,一个弹丸小国,要去吃掉一个大国,还有诸多其他因素,是不可能成功的,不符合天道。但刚开始的时候,日本在中国侵略扩张的很猛,接连攻克,似乎要取得大的胜利。

所以日本走这条侵略中国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一开始就是错的,注定要失败,而战术上的一些打法,短暂的会取得胜利,但并不能决定最终的结果。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次北伐,都失败了,蜀国所在的位置,兵力,资源,以及北伐的真正意义,都不是太符合能打胜的逻辑。人为的因素决定不了规律,天道。北伐也许就是一个错误,凭你再怎么努力,哪怕是取得了个别战争的胜利,也注定要失败。

我们认真来想一想,在每个人的过往经历中,哪些成是因为战略性的成与败,哪些是因为战术性的成与败。

我中间分享一个思考的基本逻辑,我们去表达的语言,之所以乍听起来有的道理,实际一品又有问题,那么它缺少一个前提,所有辩论都是缺少前提,才有的辩论,有了前提就更能说清楚。

就像上面赵老师那句话,我在来补充一下,在战略层面正确,战术上一开始你可能失败了,但是失败着失败着就胜了;而战术层面正确,一开始可能会胜,胜着就败了,战略上注定是要败的。

比如说与人合作,我们会说某个人不靠谱,这个说法很笼统,是人不靠谱还是做事不靠谱,如果是人不靠谱,人不行,那这个人就别玩了;如果是人还可以,做事不靠谱,那在做事上不合作就行了;相反,人不错,做事不靠谱,这是能力的问题,人可以处可以交可以带,把握好关系尺度,放对了位置还是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人不行,做事非常靠谱,这是人品问题,态度问题,这种人不要交,坚决不能合作,即使短暂的会有效益,会取得局部的结果,但从大局上注定要出事的,人不行,是会被反噬的。

《道德经》里面讲“道法术器”,你再来品品,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道是根本性的规律,法是具体的方法论,术是实操层面的技术,器是使用的一些工具。

我们要做一件事,方向性是否正确,是不是符合道,符合规律,然后下一步做战略布局,这就法;之后是战术的具体打法,这是术;需要使用到哪些工具,调动哪些资源,这是器;

道法术器,你再品品,方向性正确,战略框架上正确,战术上,可以低成本的去试错,那么即使现在失败,只是短暂的失败,大局上是很可能要胜的,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