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学院·作业

本周阅读收获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卉含英2024

这周我读了《被忽略的孩子》这本书。这一本书不仅讲了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略,还讲了经过情感忽略的父母与孩子,该怎么解决与应对,找到通向幸福之路,以及父母怎么对孩子做出正面的影响。

这本书列举了造成情感忽略的12种类型的父母:自恋型、专制型、放纵型、工作狂型、为你好型父母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放纵型的父母。儿子总是喜欢自由,他喜欢自己安排,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特别是上网课的那半年期间。他跟着电视上网课,他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他的学习效果比在学校里面学的还要好。

刚开始本来是要求所有的同学们跟着电视上网课的,当时因为疫情来的太匆匆了。那时候每节课大约是30分钟左右。我们也是居家办公。只见他每天他认认真真的坐在电视前面积极回答问题,认真记笔记,就像真正的课堂一样。

他说他特别喜欢这种高效的学习。30分钟,一点都不重复,不啰嗦,时间掌握的刚刚好。学校老师布置的听说读写的课后作业,他也能认真地完成,写得比平时还要工整。

大约一周之后,他们学校改革了,要求老师在线上给同学们上网课。那时我们已经上班了,在线上上课就是,所有同学都进入腾讯会议,要用微信上传作业。我们没有给儿子买手机,他没有微信,一直使用的是儿童手表。

我当时就考虑到用电视上课,儿子已经适应了,而且电视的屏幕比手机大,对眼睛更好。成天盯着手机肯定受不了。再说把手机给他,那手机肯定会有很多的功能,他有极大的可能会分心。别说是小孩子,就是大人,我们有时候也会时不时地看几眼手机。这样就会养成很坏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没有学到老师讲的知识。

于是我就给班主任老师沟通。说我们没有给儿子买手机。即使给他手机,我也不放心,我担心他会不会玩游戏。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在电视上面上网课,能不能继续原来的模式。

当时上网课,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班主任很爽快地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她说她是老师,也是父母,能理解我的担忧。况且当时上网课的时候效果并不好,课堂纪律很难持,如果他能够积极地完成作业,保证学习效果,她当然是支持的。

半年之后开学了,全校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很多同学的成绩都不理想。儿子的成绩比平时要好,班主任多次表扬他。

后来我才发现,凡事有利也有弊。再次在学校上课之后,儿子居然有些不适应了,他更想念在家里上网课的时光。他认为上网课的时候效率更高,他可以自由地安排上课时间与学科。

因为在学校里面上课,老师要照顾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会反复地要求背诵与练习,他对这种重复的事情感到烦躁,有些不配合。特别每次临近期末考试,需要反复练与复习的时候。老师会经常给我打电话,有一次还把我请到学校里面去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想要追求自由,并为之付诸努力。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遵循规则,需要融入这群体。当孩子抵触规则时,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更要教会他们服从管理。

如果在学校里面不遵循规则,让老师难以管理,就会产生矛盾。肯定会影响孩子心情,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症结所在。孩子必须为他制定规则,服从规则。尊重权威才能够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

我们制定规则,更能形成他形成自律的习惯,虽然有些规则他不喜欢,束缚了他的自由,但是还是必须学会去遵循。我们的生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不可能为某一个人而存在。

我也不能因为孩子可以自己去学习,就忽略了对他的管控,从而容易让他降低自我要求。

如果太放纵孩子了,就会容易让孩子产生自由散漫,甚至懒散的心态。没有父母的期待与管控,孩子就容易形成一种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个性。父母降低了对孩子的期待,实际上不是爱而是害。因为他不清楚,以他自己的能力,加上父母的期待,他可以做得更好。

我对他说:“也许以前我们太注重于自由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要学会在遵循规则的情况之下,还能去追求相对的自由。”

我与儿子探讨,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我们都需要制定计划,服从规则,实现自由。不能说是今天想做,明天就放弃了,我们需要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规划。当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把坚持变成了习惯,我们同样会感到自由。

儿子对我的观点表示支持,我们就开始执行。当他不能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我提醒的时候,就会觉得被我控制了。心情有些沮丧,也有一些不耐烦。我就耐心地对他说:“我们才开始,我也不指望你马上就变得有计划,懂规则。坚持下来,我们总会一起慢慢地发生变化的。”

儿子做事儿有一些磨蹭。从这个星期开始,我就从学习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利用时间带动计划的制定。看着他每天有什么变化与进步。哪怕他没有进步。我也会对他说,他又进步了一分钟。这样刚开始是一种鼓励,孩子总会越来越快的。

我相信孩子有一种能力,只要心里想通了,下定决心去改变,再加上父母的监督。很快就会有所收获,时间之快总是会让我们感觉很惊喜。当然,也不要盲目自信,生活中很多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