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0字乐山乐水心情说说

儿时的年味 | 欢喜中国年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419人  海梅haimei
儿时的年味 | 欢喜中国年

这几天,母亲总是问: 要过年了,我们做些什么?大家都说不出该做什么。母亲又叫着她的三个外孙女名字说: 要过年啦,你们几个孩子想吃什么?

孩子们笑着说: 外婆呀无所谓啦!想吃的东西处处都能买了!

母亲只说了句: 现在年味淡喽!

是啊,快过年了,我们的心里,孩子们的心里,咋就没有了我们儿时想过年的那种期盼呢?

我的老家在贵州农村。小时候总是盼着放寒假,然后催着父亲把我们送到乡下的奶奶家。

奶奶既漂亮又精明能干,一双三寸金莲的小尖脚,成天“噔噔噔” 忙里忙外走个不停。在老家这个村子的街上,奶奶家长长的一排木结构瓦房紧靠着街边。伯父伯母,叔叔婶婶,还有伯父家成了亲的哥哥嫂嫂们,一大家子人都和奶奶住在一起,可热闹了。

每年冬季腊月,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筹划杀猪、熏腊肉、办年货的事,奶奶家也会突然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却在这年关的忙碌中,跟着上窜下跳的开心得很啊。

儿时的年味 | 欢喜中国年

小婶婶也是一个能干的媳妇,每年都和奶奶一起养两头大肥猪。腊月一到,奶奶算好了日子要杀猪,头天晚上小婶婶就会把堂屋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收拾整洁,第二天一大早就恭恭敬敬地点香敬神。

奶奶说:  杀猪之前要拜神,杀了猪也要把神敬好。

那几天,村子里家家都在安排杀猪,此起彼伏,到处都能听到杀猪匠呼唤着帮手的声音,还有那临死的大肥猪的尖叫,那感觉,仿佛传得个八里十乡都能听到。

我们会顺着各处的声音追着去。其实等我们听到猪的尖叫声跑过去时,那惨烈的声音已嘎然而止,看到的只是一头被放倒在门板上没气的猪了。

杀猪的人家都会在门口搭一个简易的灶台,灶台上一口大铁锅烧着滚烫的开水。

只见杀猪匠在大肥猪的后脚跟上划啦个“十” 字岔口,把一根空心的竹棍插进去,然后就轮流换着人挨个的使劲往里面吹气。吹气的人一边吹,杀猪匠就拿着个锤棒不停地拍打大肥猪的身体,好让那吹进去的气撵着赶着窜遍猪的全身。人们一个个吹得双眼圆鼓,青筋暴露,才把那猪吹得又鼓又圆,变得跟动画片里吹气猪一样了。再等一烫皮,一刮毛,白白净净圆圆滚滚,一个滑稽的吹气猪就再现于我们的眼前。那一刻,我总会想: 猪八戒被妖怪烫洗了,刮皮了,会不会就是这个情形呀?

自拍的亥猪图片

这几天,村街上的孩子们会聚在一起,抛打用猪尿包吹出来的气球做游戏。我们对那个想象不出来的肉气球,感到百般的不可思议。不过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拍打着嘣嘣作响的肉气球,一种好奇,一种不同的感觉,一种城里面找不到的游戏,就这样弥漫在过年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里……

杀了猪,奶奶会把两头大肥猪的板油和肥肉全都弄来熬油。然后把一头猪的五花肉,全部精选出来,切成豆腐墩大小的方块,再放到油锅里一起熬,熬至肉皮微微发黄,肉块的水气收干了,再连同猪油一起,装进一个大坛子里。这就是贵州农村最原始,最本土的坛子肉了,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拥有的只是土猪肉和上好猪油浸出来的醇香味。等到五六月间时,那方块方块的坛子肉捞出来炒青椒,油香清醇的肉片,味道好得无以言喻!

小婶婶熬油时,我们会一直站在她身旁看着她手里的大勺子上下飞动,里外翻转。肥肉在锅里越来越缩水而变得紧实,大铁锅里的油变得越来越多,油浸着肉块,在炉膛里的红火煎熬下,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的却是浓浓的油香,实在是叫我们兜不住想要流出来的馋嘴口水呀!

小婶婶早就为我们想好了一切,在切肥肉时就切了一些带着瘦肉的上好肉块,放在油锅里跟着熬,等油熬好了,这些瘦肉油渣变得绵软醇香,小婶婶就用碗给我们挑选出来,让我们抓着吃,或是撒上一点白糖拌了吃,那一刻的心里呀,填得满满的就是过年的满足和幸福!

绵软醇香的油渣

接下来的时间,便会看见各家都在熏腊肉。这一项任务,奶奶就交给了伯父家的几个大哥哥,他们把奶奶家的腊肉和伯父家的一起熏。

奶奶腌的腊肉味道特香,之前见她把猪肉分割好,抹上花椒粉、盐、上好的苞谷酒,放到坛子里腌制好,就让大哥哥们一起熏。这件事,大哥哥们忙里忙外,捡来松枝,搭好架子,上腌肉,然后用树枝盖着肉块,压着火头,慢慢地熏烤。一整天,从早到晚,我们也跟着守候在旁边,帮着添加枝叶、打火苗,看着铁架上的腌肉慢慢被熏烤得熟浸浸的,然后散发出香喷喷的新腊肉气味。就这样守候一天,到了晚间灭火收腊肉时,大哥哥就会先用镰刀割下一块被火熏熟了的瘦肉,给我和妹妹去慢慢地撕着吃。我们吃得津津有味,那嚼在嘴里流出来的油,伴着我们甜蜜幸福的笑声,飘出了一种过年的快乐,这么天然本土的手撕肉,现在想来都还十分的怀念呀!

老家的腊肉

杀完猪,熬了油,来年享用的腊肉也熏好了。家家户户还在忙,要忙正月里吃的东西: 打炒面、蒸黄粑、捂甜酒、磨汤圆粉……

奶奶家也不例外,她和小婶婶把秋季收成的玉米、黄豆、糯小米、燕麦…… 凡可以用的杂粮都用上,然后用砂锅干炒,炒得米粒“噼里啪啦” 地在热锅里上下蹦跳,都变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爆花花,小米的、麦子的、玉米的…… 白花花的一片大朵小朵地散落在大簸箕里。我们乐呀,笑呀,高兴地在里面挑选呀,想吃哪朵就捡哪一朵吃。“咔嚓咔嚓” 脆脆的、香香的,嘴巴里蹦出来的也是爆花花的年味呢!

小婶婶把炒好的各种爆花花混合在一起,送到打面房去打炒面。这种时候,家家都来排队,长长的一队箩筐、簸箕和提篮等盛东西的家什,伴着“呜呜”的电机声,再一次搅拌出一股浓浓的炒面味,乡村的小街上,喷香的炒面味,裹着冷冷的风,飘进了孩子们的笑声里。

儿时的年味 | 欢喜中国年

接下来是我心里觉得最隆重的忙碌: 蒸黄粑。

小婶婶头天把玉米、黄豆和糯米等淘洗干净,用清水泡上一晚,再把秋收时小心剥下来收藏好的包谷壳子,一张一张清洗干净放好,又在堂屋里用砖头砌一垄大大的临时灶台,把火烧得旺旺的,把煤加得多多的。

这时哥哥嫂嫂都会来帮忙,大哥哥推磨,嫂子在一边添磨,小婶婶和奶奶就把推出来的浓厚黏甜的糊,包进大片的包谷壳里,用扎带捆好,准备上锅蒸了。

蒸黄粑,是让我最敬重的一件事情,堂屋里烧好的炉膛上,放个特大的铁锅,铁锅里是特大的木甄子,那木甄之大,当时让我觉得它能放得下我们两三个小孩呢。

大家齐心协力,把包好的黄粑一个个码到大木甄子里,把甄子装得满满的,上面再盖上一个大木盖,就这么加足了火,让它慢慢地蒸。这一蒸,便要派人值班,边蒸边往锅里添水,边蒸边往火里加炭,从早蒸到晚,又从晚蒸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方可收火。

就想等着吃上第一个黄粑的我们,会陪着小婶婶守在火堂边不愿离开,直至甄子里蒸腾而出的玉米叶和米糕清香的气息伴着我们心里的幸福和期待,悄悄地把我们带进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当我们睡眼朦胧地走出来时,热气腾腾的黄粑已经用个大簸箕装着,摆在了堂屋的正中央。拿一个打开来看,昨天包进去的分明是白色的米糊,今天怎么就变成酒黄色的啦?问小婶婶,她只是笑着说: 这就叫瀚黄粑呀!用大火蒸二十个小时,里面的糖分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它就慢慢变黄啦!

老家的黄粑
由白转黄的黄粑

做黄粑的流程,经过了精工细做,体现了一方人的智慧,再用久远的时间来蒸制,由白而转换成一种浓厚的酒黄,这不得不让我对这样的民俗技艺而肃然起敬。

整个腊月间,村街上到处都洋溢着快乐忙碌的景象,大人们聚在一起熏腊肉、灌香肠、包黄粑、炒五谷、打炒面、磕糯米粉、做甜酒……是一种喜悦和劳作的美好过程。孩子们追着看杀猪,跟着大人看热闹,抛肉气球,欢快声一片又一片…… 到处都播撒着过年的气息。一条细长的村街上,各种年味的香,各种年前的准备,各家门上的年画……不管走到哪里,浓浓的年味儿都彰显在眼前,印在孩童的记忆里……

欢喜中国年!春节,是我们民族的欢乐节日,不管怎么过,它都是一种希冀和吉祥的祝福!

儿时的年味 | 欢喜中国年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