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生活与游戏日记520亲子成长迹

生活与游戏日记(第155篇):〔育儿视角〕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合作—

2019-04-06  本文已影响42人  幸福树2010

      (阳阳两岁九个月)2019.4.3

      下了班去广场充气堡找阳阳,一见到阳阳他便邀请我也上去玩。

        上半场:

        刚上去阳阳就指着一个男孩说:"妈妈,这有一个大哥哥。"只见男孩(大概七岁,在这些孩子里算最大的了)"占领"着充气堡的顶端,一个小女孩(大概五岁)刚爬到一半,下面的一个小男孩的奶奶就喊:"哎,你起来一下,让她过去",男孩似乎都不知道是在和他说话,这奶奶又说了两遍,声音特别刺耳,男孩冷漠的看了一眼不为所动,可这个小女孩却退了回来,见女孩下来这个奶奶好像有的不好意思的说:"你下来干嘛呀,你上去他就让开了",小女孩听到这话又去往上爬,刚到半腰只听那刺耳的声音又开始了:"哎,你起来一下,让她过去!",女孩抬头看男孩的反应,男孩动也没动,女孩见状竟哭着下来了,其他两个要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儿被小女孩影响到了,也停止了向上爬……

      而阳阳还沉浸在见到我的兴奋,一点也没受小女孩的影响,边爬边说:"妈妈,快看阳阳,阳阳也敢爬。"待阳阳爬到顶端男孩刚好离开,阳阳想滑下来时,大哥哥挡在了他的身前,阳阳冲我喊:"妈妈我想下去!""你和大哥哥说:‘哥哥,我想过去,你让一下可以吗?’"阳阳歪着头认真地对男孩说:“哥哥,我想过去,你让一下可以吗?”小男孩儿二话没说抬起身子,为阳阳留出了一个通道,让他滑了下来……

      旁边的这个奶奶也和小女孩说:“你先爬上去,到上面你说哥哥,我想过去,你让一下可以吗?” 小女孩摇了摇头,不想再尝试,这时小女孩的奶奶也上了充气堡,旁边的这个奶奶撇着嘴说:“你家孩子胆真够小的,那大孩子就不让”,小女孩奶奶有点难为情地拉着小女孩边离开边说:“可不是”……


        其实像上面这个奶奶的行为在很多成人当中比比皆是,总是喜欢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往往还费力不讨好。在上面的案例中男孩挡在中间、女孩想过去这种冲突本是发展社会性的绝佳时机,正如皮亚杰所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也就是说孩子需要通过冲突来发展社会性。现在本来家里孩子就少,好不容易有个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大人如果代替了,那么孩子就失去了与同伴交往、发生冲突的时间和机会,等到孩子大一些或是成年步入新的社会圈的时候,又要求他能与身边人和谐相处,未免太不公平了些!


      下半场:

        接下来,几个孩子爬上爬下,这个奶奶见到孙子就会说:“幺幺,咱们回家吧”,这个孩子经过他身边得十多次,这奶奶得重复了二十遍这句话,而孩子每一次就跟完全没听见一样。

      时间也的确不早了,等阳阳又一次下来我蹲下来看着他说:“阳阳,再玩五分钟我们就走了啊!”阳阳点点头“嗯”了一声,到了时间我提醒:“阳阳,五分钟到了,我们要走了”“妈妈我还想玩会儿”“嗯,这挺好玩的,问题是真的有点晚了,我们必须回家吃饭了,爷爷已经等我们了”,然后阳阳就跟着我下来穿鞋了。

        下来后,阳阳又被钓鱼的小朋友吸引,驻足观看。奶奶忍不住了“阳阳,快走了”“阳阳,该回家吃饭了”“阳阳,我们不等你了”……阳阳看得很专注,一动不动。过了大概两分钟我轻轻走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肩说:"阳阳,该走了",陪小孩钓鱼的奶奶主动把手里的鱼竿递给我,我说:"谢谢您,不用了,我们该回家吃饭了"说了再见我们就连跑带颠的回家了。


        很多经验和理论早就已经告诉我们,不停的唠叨、重复说一件事或一句话,并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只会让孩子更加忽视我们得感受、语言。在《0-8岁纪律教育》一书中说到:当大人说话孩子不听时,你要自我检查一下,你是否在用某种方式,逼迫孩子忽视你。把握好时机,使用良好的交流方式。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较为恰当的做法有点过分,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我们:时机、方式(我信息,积极倾听)、正确的归因、责任感、坚持是与孩子交流的基础。


      其实上面的错误我也常犯,不过好在有了孩子后总是不断学习与反思,便更能觉察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曾经看到一个爸爸写出了我的心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的确是很难改变的,却会因为孩子而努力的克服惯性,重新发现本来优秀的自己!

        谢谢你,我的孩子!

2019.4.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