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关于孩子,命运垂青,反躬自省——读《你要如何衡量你的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前后读了有17天,说实话,之前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过程中很多临时的想法都一闪而过,没有记录,这次算是硬着头皮往下写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既然已经提笔,那就开始吧。
这本书确实比较难读,以前读的很多书都是偏感性的,多是从人情世故中体悟人生真谛,这本书更偏理性,说直白一点就是讲道理多一些,但读起来也感悟良多。
这本书脱胎于作者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当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因此,他的很多观点都是来自面对死亡时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全书通过三个维度解析了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即: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第一章——第三章)、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第四章——第八章)、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第九章),从书中的章节分布不难看出,第二部分占据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也是我获益最多的部分。
首先谈谈第一部分,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本部分开篇引用了乔布斯的话“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这段话我是认同的,但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有多少人是温水煮青蛙似的渐渐失去了继续寻找的魄力?更多的是在现有的范围内,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者专业,从而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清晰记得刚毕业时被分配到银川最远的县公司,是所有入职同事中分配最差的一位,到了单位还是去抄表,这对于自视为名牌大学毕业的我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当时的我一度失去了对工作、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那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跳槽,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现在想来也未必有勇气。能跟随自己的心,最终寻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能有多少人?特别是许许多多的没有好好规划职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第一份工作就注定了一生的轨迹,有多少事业有成?又有多少人是一生无成呢?
关于周密计划和偶然机会,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中国,很多人从小就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因为执行周密计划的风险实在太高,中国是应试教育体制,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眸着劲参加高考,大家的战略都是趋同的,都是为了考上好大学,甚至高考后对专业的选择都是不清晰的。中国人的一生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第一次是高考,第二次是选择职业,第三次就是工作后的前十年,有的人是有周密计划的,目标很清晰,能沿着自己规划的道路前进并取得了成功。有的人是偶然机会,是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命运的垂青。我就是典型的偶然机会获得者,高考毕业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压根不知道这个专业以后是干嘛的,毕业时,单位上门招聘,因为学院只有两个宁夏人,一个读研了,剩下的我稀里糊涂就回到了家乡。在县公司干了6年电工,当时都想着终老县城了,没想到最后转行干了会计,更没想到的是竟然爱上了这个专业,一路走到了现在。虽然有很大偶然的因素,但有一点我是我一直做到的,那就是勤奋、好学、埋头苦干。天道酬勤,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不一定有机会,但没准备的人肯定没有机会,天道酬勤,如是而已。
再谈一谈第二部分,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说实话,这部分读完我内心是慌张的,关于孩子,关于家庭,关于朋友。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与家人、朋友之间保持长久的亲密和关爱正是我们最开心的源泉,是值得我们捍卫的”“当你认为家里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暂时不用投资在这种关系上时,你就上当了。这将是极大的错误。这种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通常都太晚了,来不及修补”“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在你能看到任何回报前很久就开始投资,投资到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上。如果你总是延后投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直到你感觉需要进行投资时,就已经没有机会了”“要建立和谐满意的关系就得从一开始做起。如果你不去培养、发展这种关系,他们就不会在那儿了——不会在你经历困境和挑战时支持你,也不会变成你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凡此种种都让我内心深刻反思,反思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否足够,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合理,反思自己家庭文化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等等。
关于陪伴孩子,我做的很不好。从他呱呱坠地到3岁以前,我没有承担起作为父亲应该有的责任,没有花很多的时间陪伴他,没有每天都给他讲故事,没有记录他太多的成长经历,特别是书中关于孩子出生头几个月对其智力发展的影响更使我内疚不已。我是不是错过了很多培养他的机会?想起刚搬到银川,孩子换了新家、新的幼儿园很不适应,在灵武的时候每天喊着去上幼儿园,到了银川却很不情愿去,而我没有真正弄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也没有宽容的对待他,现在想想都是深深的愧疚。所以现在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他讲故事,给他高效的陪伴,给他应该有的父爱,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关于孩子教育,我也是走了很多弯路,亦或还在重复着这样的路。曾经也报了好几个学习班,有英语、乐高、画画、唱歌等等,其中唱歌班的结果是我最不能接受的。第一次上唱歌班就被老师谈话,说孩子坐不住,到处乱跑,最后说他不适合唱歌,要求退课。我当时很生气,不管孩子表现有多差,第一次就给他扣帽子,下结论,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我觉得是非常不负责的。毕竟学习有一个适应改正的过程,所以我坚持让孩子继续上,可是后面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老师竟然拿拍视频吓唬孩子,不听话就给家长发视频,以此来威胁孩子,所以我第二天就退了课,我觉得老师教育孩子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耐性和包容?而不是只捡好孩子教,调皮的孩子就放任自流,我不知道我的观点对吗?但我觉得这件事我做的没错。
关于家庭文化,我认为先天因素占据了绝大部分,父母的成长经历、教育水平、处事方式等等都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夫妻相处的方式在结婚后的三年内就基本固化了,有孩子的已经产生了烙印,没孩子的也意识不到改变,虽然有很多人因为孩子尝试去做出改变,但真正做到的凤毛麟角,有些东西去先天有就有,先天没有就真的没有。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有些是无关紧要的,有些是发自肺腑的,不是为了警示别人,而是为了警醒自己,努力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勤学、善问、深思、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