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输出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输出
关于人生
梦想指引前行的方向,警钟告诉自己不要走坑。
原来以为梦想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想想就好,可有可无。后来才发现,梦想这东西是给人做事提供动力的。没了梦想做事的人,就像是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盲目从众的坐着所谓的跟大家一样的事,一样的普通,一样的平庸。
尤其是在之前公司里面,遇到的一个老前辈的婚姻。让我更加确信。
老前辈是个在一个行业中带了10年的人,婚姻是他口中的,跟大家一样的婚姻。可谁知道这段普通的婚姻,在开始前两个人就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状态。更严重的是,两家的家长因为这些事情闹得互相不理会对方家庭的事。即便是这样,老前辈还是毅然决然的结了婚。然后就是有一次因为没记住老伴的生日,大闹三天,然后用一件1400元的衣服平息“战争”的故事。说实话,我很震惊,在老前辈是家中唯一经济支柱的情况下,仍然能出现并且满足这种我无法理解的需求。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决定要以此事为警钟。若是婚姻皆如此,我愿从此不结缘。
直到读了此书之后,才意识到,我应该有一个理想中的伴侣的样子。老前辈的故事警戒着我不能屈从于平庸;但这只能让我知道不能找什么样子的婚姻。而憧憬伴侣的样子让我更加确定了理想伴侣的方向。从而可以用一些客观条件去刻画这个伴侣。这样才更有可能找到幸福的归宿。
关于做事
目标->起点->解决方案
想当初是有一套自己的行事理论的。简单来说就是,做事要先定好目标,然后找准起点,最后罗列出可能的实现路径并选定一个最适合当下需求的实现方式完成这件事。
但是执行起来却总是被这件事情的困难阻碍到,或者长期拖延,最后不了了之。
看了书之后才发现,第一步选定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一定需要做这个事情么?这个事情对于我的意义在哪里?考虑完这些问题之后,确定需要做这件事情,再去了解起点,最后在选定实现路径的时候才应该去考虑困难。而且困难是根据实现路径的不同而相异的。
惭愧的是,明明是自己的行事理论,却是看了别人的书,才发现自己的执行有问题。
时间管理和规划
一天一张纸,一周一次总结,然后是一个月,之后是一年,然后就可以做详细的人生规划了。
我本身一直有拖延症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而且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改善现状。就像是书中的“小怪兽”。当我看到5分钟倒计时的方法的时候觉得可尝试性很强,所以决定看完一章之后试一下。
刚好屋子还没收拾,打算用这个做开始,来实验方法的实用性。不过我先使用的是15分钟静止方法。与作者不同的是,我的整个15分钟都在想我能、该和怎样开始这些事情,然后突然看到了时间刚好是半点,心想反正活也想到不少了,不如干脆把时间扩充到半个小时到整点结束。15分钟一到,从椅子上站起来,抢时间一般的铺好了晾在阳台上的床单被罩,洗了存放了几天的袜子和内裤,顺便还洗了个脚。这些平时半小时才能弄完的事情,我做完一看时间,不过用了15分钟。于是又回去冲了个澡,顺便收拾了一下桌面,并且简单规划了一下笔记本的使用。最后还剩下了5分钟。这25分钟让我感到了久违的时间高效利用的快感。我决定将最后的5分钟用于冥想(平时是没有这个习惯的)。然后有了一些意外的发现:
成功日记的主要作用是调动解决困难的勇气,时间管理里面的5分钟倒计时和记事本的运用也有这个功能,同时记事本还可以帮助增强改善类似任务效率的功能。任务得到改善之后就会相比原来更快,然后就可以利用奖励法和竞赛法激励情绪。最后将成绩记到成功日记里,形成良性循环。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个图:
左上角做第二天的plan,将实际执行写到右边的timelog中,并记录时间。左下角是成功日志,右下角写对计划和时间掌控的分析。
关于理财
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应该为人类所用
普通的小家庭,父母都是工人。这样的生活看似富裕实则贫瘠。老妈是个拼命省钱买房的人,因为看到了房价暴涨的那几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老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能是因为叛逆期的时候初成了价值观,我总认为老妈那一代人在被金钱所奴役。所以“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便挂在了我的嘴边。
直到遇见了长投之后才意识到:真正的价值观不应该为斗米折腰被金钱奴役,也不应该挥金如土渴求机遇。真正的价值观应该是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让生活不为金钱发愁,同时让金钱为自己服务。我想如果小时候被定期发零花钱的话,我可能会更早懂得这个道理。
写在最后
《30岁前的每一天》这本书其实本来是作为投资的入门教材,我却在其中学习到了有效的时间管理法并纠正了之前自己的行事方式上的错误。
不管之后是不是会学习投资理财,上面两点就已经让我倍感荣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