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成功者的光芒背后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芃六郎

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一种是得到了它。——奥斯卡·王尔德。

01 成功,悲剧的序幕?

美国高尔夫选手老虎伍兹,是世界高尔夫球运动第一位黑人职业选手。他在3岁的时候就展现出惊人的运动天赋,21岁正式成为职业高尔夫球手,曾连续334周排名世界第一,获得的赛事奖金超过了4500万美元,加上广告收入,身家超过了10亿美元。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脸上总是标志性的灿烂笑容,是体育界、时尚界、媒体界的宠儿。

然而2009年发生了一场离奇的车祸,老虎伍兹开着跑车,撞到了路边的大树,神情恍惚。虽无性命之忧,但媒体深挖爆出猛料,他居然是一个性瘾患者、吸毒者、酗酒者。人设瞬间崩塌,公众面前他和妻子秀恩爱,但背后却有十多位的情人;镜头下是守法公民,却多次在非清醒状态下驾车被捕。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成功人士都是吃瓜群众艳羡的对象,大众媒体的宠儿,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然而又有多少成功人士在聚光灯之外,过着醉生梦死、荒诞不经的生活。他们没有从自己的职业成功中体验到满足感和幸福感,反而感到倦怠不堪。

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把职场成功人士的这种职业倦怠统称之为“精疲力竭症”,表现为成功之前的焦虑,以及成功之后的倦怠。它的成因包括了童年的阴影、缺乏自信、过度自尊以及社会文化等。70%左右的职业人士都有这种心理疾病。

贝格拉斯博士长期关注职场人员的心理问题,曾经为美国众多著名企业提供高端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倦怠。他把自己的长期研究成果写成了这本《自我驱动心理学》,详细介绍了精疲力竭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帮助人们避免因追求成功而导致的精疲力竭症对我们心理和生活的破坏。

让我们从成功之后引发的自我毁灭行为、风险焦虑症、成功抑郁症等问题入手,来了解《自我驱动心理学》的精华内容。

02 第一幕:如癫如狂

贝格拉斯博士治疗的患者中,有一个名叫亚当的商人。亚丹被父亲称为“我的小爱因斯坦”,从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亚当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接管了家族企业的珠宝生意,经营管理非常有办法,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两年之后,他却因为交易黑市珠宝而被逮捕。

可能大家觉得他是为了暴利而从事犯罪行为,但实际上他是一个谦卑顾家的男人,他的高额年薪足以满足他的豪华的生活。虽然从钻石非法交易中获利100万美元,但他分文未花。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他犯罪?

原来,亚当小时候只要有一点点没有达到父亲的要求,就会被父亲责骂。亚当从未觉得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都是为了满足父亲的自尊心,感觉自己是被利用、被操控、被剥夺的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明了一个公式:自尊=成功/预期。这个公式来表明过高的期望值是如何压垮自尊的。也就是说,父亲的苛责和过高的期望,妨碍了亚丹自尊心健康发展。他的内心实际上对父亲是敌视的。

借助父母、他人的力量或自己天生的容貌获得的成功仿佛是偷来的,或者别人施舍的,无法让人建立内心真正的自信,从而获得自尊心的满足。他们采取的反击策略就是自我设限,或者抑制自我表现来转移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或者通过自我毁灭的行为,比如白领犯罪行为,来报复对方。甚至会采取极端自杀的方式,从目前的状况中解脱。

那么,像亚丹这样的成功职场人士,该怎么样面对自己的问题呢?贝格拉斯博士给出了两点建议:

一要勇于直面心理上的弱点,不必再去自责。正确认识自我是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关键。过去的创伤已经造成,不要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现在的命运由自己做主。即使你施展了报复,你也并不能改变现有的生活。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来说,就是要学会放下。

二要疏导愤怒,找到心理平衡。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被迫满足别人的期望,也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却又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内心就会倍感挫折和愤怒。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师的帮助,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愤怒疏导宣泄出来,才能尽快从心理失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03 第二幕:如临深渊

迈克尔·乔丹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在带领芝加哥公牛队连续三年夺得联赛总冠军之后,他在1993年选择了第一次退役。他给全世界球迷的理由是,父亲被人谋杀的悲痛让他无法继续运动生涯。

贝格拉斯博士却认为迈克尔·乔丹深爱职业篮球,他退出篮坛是因为精疲力竭症。所有成功的人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后,碰到的问题就是他的家人、朋友以及粉丝对他的期望愈加强烈,他害怕自己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害怕所获得的一切终将失去。

因此,在获得成功之后,很多职业人士都拒绝尝试具有建设性的变化,有一种停滞不前的恐惧,心理学家称之为“风险厌恶症”。

典型的患者就是那些聪明而事业有成的CEO们。他们自诩为成功的领导者,这种内隐人格限制了他们。他们不愿看到自己的过错,害怕尝试新事物,以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持续下去的。最终变得过于自我保护,忽视或者压制不同的意见。一旦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最终的结局往往就是彻底的失败。

贝格拉斯博士给这些患有风险厌恶症的CEO们开出的药方是,将创新和改变融入生活。具体来说有三个技巧:

第一,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患有风险厌恶症的职场人士,通常会在脑海中设想很多失败的后果。但他们没有真实的体验过失败,他们对失败后果的焦虑,大都来源于道听途说。所以,源于未知的恐惧更可怕。

第二,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患有精疲力竭症的人们,往往是40至50岁中年人,适应能力大大减弱,彻底治愈已不太可能。正确的做法是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接受自己的性格设定,并判断性格中哪些部分是正常的,哪些部分是反常的,从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要接受自己的缺陷,不要苛求完美。

第三,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作者做了一个类比,新婚第一年的夫妻对性爱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时间久了,再激情的火焰也会熄灭。这种欲望的减退并不是某一方的错误,人们会对大部分的刺激逐渐习惯,包括性爱。职场人士可以通过某些方式,给早已习惯的工作加一点新鲜的刺激。比如,可以像盆栽植物移植一样,根据自己的成长阶段,不断尝试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还可以做长期多样化的职业规划,多方位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做一个自信从容的斜杠青年。

04 第三幕:如堕云雾

在1991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系列纵火案,警方经过艰苦卓绝的调查后,抓获了纵火犯。纵火者竟然是当地一位著名的纵火案调查专家!他的犯罪动机令人惊讶,他承认自己纵火只是为了增加自己日趋平淡的工作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美国诗人艾米丽·狄金森曾经说过,对于还没有经历过成功的人来说,成功看起来总是最令人向往的。

不幸的是,尚未成功的人总是把成功以后的生活想的太过美好。孰不知,有多少人在成功后,失去了挑战、目标以及动力,再也无法找到人生存在意义,感觉就像身体中的某个部分死去了一样。心理学家称这种症状为“成功抑郁症”。

为什么成功的人反而会抑郁,失去继续追求进步的动力呢?

贝格拉斯博士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美国人错误的成功观,把获得金钱的多少视为成功的标准。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更丰富的生活,则会导致一种精神空虚得病态,成功之后便是接踵而至的失落感。

二是缺少持续的良性压力。继续从事驾轻就熟的工作,毫无挑战性,容易使人感到无聊。或者接受新的挑战,也可能难度太大,一旦失手也会伤害到自尊。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有两条路径可以尝试。

首先,借鉴女性思维。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男孩子往往被鼓励要控制自己的恐惧和负面情绪,而女孩子往往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恐惧,更依赖于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承认自己的软弱,勇于求助。如果成功者能够转变思维,适当地吸收女性思维的优点,舍弃对金钱的崇拜,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亲密和满足,则能有效预防精疲力竭症。

其次,选择适当的新挑战。当你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遇到瓶颈时,要考虑及时转换职业轨道,迎接新的挑战。马云在今年教师节之际宣布将于1年以后退休,重回高校当老师。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甚至惊动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他曾当面问马云,为什么这么年轻就退休?马云回答说,他现在有更热爱的教育和公益事业想做。在马云之前,还有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也是在事业高峰期时急流勇退,投身到慈善事业。

曾征服世界“三极”的著名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曾说过,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他虽然拥有巨额的财产,但并不沉迷于其中,因为他知道心理上的满足感,源自于克服自身弱点,战胜各种恐惧。所以,无论是正在努力攀爬,还是已经达到了成功巅峰的人们,都可以从贝格拉斯博士的这一本《自我驱动心理学》得到启示。成功不是终点,而应该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