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我的诗和远方突破现实与想象的边界

夜读:侠客行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夜读:侠客行

近来寒意渐起,家里的暖气缓缓送来一些暖意。忙里偷闲,夜读《蒋勋说唐诗》,回想起盛唐气象说,追忆多次游历大唐不夜城,置身于十三朝古都,感受大唐帝国尚武任侠的精神气度。在盛唐诗歌中,这种雄浑峭拔、豪迈刚健成为一种风尚。重温唐朝游侠诗和边塞诗,令血气方刚的中国男儿热血沸腾。读李白的《侠客行》,一股侠义英雄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夜读: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夜读:侠客行

燕赵多慷慨悲歌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他们武艺超群,声名盖世,十步之内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以抵挡。他们做成大事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酒后眼花耳热,雄心勃勃,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感动苍天,气贯长虹。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到祁州访问。唐代游侠风盛行,国家经济繁荣、城市商业繁荣,唐朝西部地区交通发达,贵族青年崇尚击剑的任侠精神。诗人李白自幼受到陇右文化习俗的影响,从小刻苦学习,“观照百家”、“十五好剑术”、“高官带雄剑”,一生不离剑,颇有任侠之风。

夜读:侠客行

李白这首《侠客行》,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这是不对的。

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亥、侯赢两人不符。朱亥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嬴主要是靠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亥、侯嬴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李白这首诗,可谓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人物都写活了。

夜读:侠客行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精神,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嬴、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

夜读:侠客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