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就是陪伴在家人身边做温暖的事情
文/夏与至
01
长大以后,很多人都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地殷切期待过年了,大抵是成人们的烦恼与日俱增,就连以前无比渴望的回家都变成了一件既闹心又纠结的事情,作为大人的我们不再无忧无虑,反而会为生活中的诸多事情困扰担忧。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春节期间萦绕的年味也渐渐淡了许多,曾经的年味仿佛正在离我们远去,再也找不回来了。
朋友早在年前就和我抱怨道:“我有点儿不想回家过年了,家里虽然哪里都好,但就是少了点我们小时候那股儿浓浓的年味。”
话虽如此,可又怎会有人真正不愿意回家,不想在春节时和一家人团聚呢?朋友抱怨归抱怨,在车站放票的时候,他还是用尽全力抢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
我打趣地对他说:“你现在怎么又想着回家了?你之前不是还很嫌弃家里的年味变淡了吗?”
朋友笑着说:“不管怎样,我都要回家过年,我想念许久不见的家人们了,在我心里,如果不和家人团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了。”
02
我和朋友想得一样,春节就是要和家人在一起过才称得上是一个圆满喜乐的新年,如果一个人身处异地,没有家人的陪伴,那么哪怕我吃着山珍海味,过得衣食无忧,也不会感受到一丝过年的气氛。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春节,还没到放寒假时我就盯着日历开始数离大年三十还有多少天了,而那时候的春节,有着与现在不一样的、浓浓的年味。
在那个时候,网络和科技尚未像今天那般发达,智能手机也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我们过年,生活越简单淳朴,家里的年味便越加浓重。
记忆中,过年是一件特别具有仪式感的大事,过年前家里人要忙着做大扫除,置办年货,年越临近,家人便越忙碌,但这种忙碌却是简单而幸福的。
年前,父亲会在门口贴春联,在灶台上贴福字,母亲会剪窗花、做冬瓜糖和包粽子,到了大年三十,爷爷奶奶他们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准备一桌丰盛可口的年夜饭,晚上时一家人围坐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上的春晚直播,夜里我们会在门前燃放爆竹礼花,并忍住睡意守岁。
一到大年初一,我便格外乖巧地向家人拜年,继而收获满满的祝福和期待已久的压岁钱,在年间,我会和邻居家的小孩们一起嬉戏聊天,追逐打闹,也会跟着父母走街串巷,给很多亲戚们串门拜年,还会去乡下探望亲爱的外公外婆……
03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小时候的我每天都能吃到丰盛的饭菜和可口的零食,见到大人就积极地拜年领取含有大人祝福的压岁钱,而整个年间,大街小巷里都挂着灯笼,满是喜庆的气氛,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展露笑颜,感觉被浓浓的年味笼罩着,既欣喜又舒服。
长大以后,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肩上的担子重了,数不清的烦恼忧愁也随之而来。升学、毕业、工作、恋爱、买房、结婚、生子,一重又一重的压力向我们袭来,有时像大山似的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理所当然地,我们没有童年时那般天真快乐了。
而回家过年也得思量再三,毕竟一回家就意味着要受到家人们的询问,更甚者要面临三姑六婆们对你事业和爱情的轮番拷问,有了如此繁多的烦心之事和生活压力,大家自然不能过一个像童年时期那般痛快舒服的新年了,而曾经熟悉的年味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淡。
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科技日新月异,智能手机更是全面普及,而人与人之间却更生疏客气了,久而久之过年便不再像以前那般传统而充满人情味了。
而我则因为外公、外婆和爷爷的相继离世,感觉熟悉亲切的面孔少了许多,不再像之前一样回乡过节,听不到他们的嘱咐叮咛,家里不似过往热闹,也少了许多欢声笑语——曾经厚重的年味,自然是变得淡了。
04
朋友回到家里,给我发来消息,说和家人一起吃饭感觉很温暖,他笑着说:“家里的年味还是有的,和爱着我的家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让我感到幸福,我想,这也是一种年味吧。”
我想确实如此,年味还没有消失,年味就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着吃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就是全家守在电视前观看春晚的直播;就是晚辈在爆竹声中向尊敬的长辈们拜年,就是走街串巷拜访亲戚好友;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饺子、放礼花、逛庙会、看舞龙舞狮;就是满大街都挂满红灯笼和新对联,大家见面都会亲切地说一句“新年好”。
年味或许会慢慢变淡,但它永远不会消失。
真正的年味,是和亲爱的家人们在一起,陪着他们做大家都喜欢的温暖的事情。
在过年期间,请你放下离不开的手机吧,抽出时间陪着家人逛街,吃饭,聊天,下棋,包饺子,看电视,做各种他们喜欢的事情……
以温暖贴心的方式陪伴家人,年味就不会消散殆尽,毕竟,能看到家人们亲切的笑脸并和他们度过一段美好温馨的时光,就是我们千里迢迢回家过年的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