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78-4.小雅•南有嘉鱼之什•采芑[qí](4)
《采芑》,赞美周宣王时期方叔南征荆州。
-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
啴,啴啴焞
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
狁
,蛮荆来威。
愚蠢无知荆蛮人,敢跟我大国作对头。方叔老臣老英雄,老当益壮善筹谋。方叔率领大军到,俘获敌众严审讯。战车行进隆隆响,滚滚向前不停留,势如雷霆响彻天。方叔英明有威信,亲率大军伐猃狁,以威力慑服蛮荆人!
蠢:愚蠢,无知的举动。
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
大邦:大国,指周王朝。
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
克:能。
壮:光大。
犹:通“猷 [yóu]”,谋略。
执讯:捉住审讯。
获丑:俘获敌众。
嘽嘽:兵车行走的声音。
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玁狁
: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
来:语助词。
威:威服,以威力慑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 、 南山有台、 蓼萧、 湛露、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采芑、 车攻、 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