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教育简友广场

女人何苦为难女儿

2019-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莫知子

又看了好几篇关于重男轻女的文章,养老女儿养财产归儿子,生了女儿之后被婆家嫌弃,非要争气生个儿子才罢休。中国男性统治了几千年,重男轻女的现象就持续了几千年,女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似乎除了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再无其他。

封建社会时期女人是可以被随意买卖的,母亲就给我讲了一个同村女人被赌徒老公卖掉的故事,幸运的是老公在跟买家商量的时候让儿子给听见了,儿子告诉了爷爷,结果最终没有卖成。

同样是通奸,男人只是打一顿以儆效尤,女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沉猪笼,坐木驴,这中间让人不得不怀疑男人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不是只是惩罚,透着一股子龌龊的劲。

一个朋友家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姐姐是六零后,因为跟姐夫自由相恋,家人不同意差点也被沉了猪笼。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男权占据了毋庸置疑的至高位置,女人被物化,成为男人的附庸已经几千年。

记得看过一本叫做《女咨询师》的小说,里面的来访者今天割点胃,明天割点盲肠啥的,老公一出轨就来各种各样的毛病,割点器官,搞得内脏都不全了。偏偏她还带着各色年轻美女在老公面前晃,老公想不出轨都不行。咨询到最后才发现,她妈妈做了大户人家一辈子的小老婆,死前告诉她一定要做大。因为解放后实行一夫一妻,所以做大的愿望没有办法明目张胆地实现,怎么办呢?潜意识里,她就给老公找来各种女孩扮演“小老婆”的角色,满足她成为正房的需求。但是又不能让老公废了她大老婆的地位,为了捍卫这种地位,她就通过攻击自己的方式让老公回到自己身边,每割点器官老公就会内疚,加倍对她好,如此往复循环。

那么问题出来了,男人物化女人是因为维护他们的利益,例如裹小脚,除了满足他们的恶趣味审美,背后会有很明显的限制女人活动范围,进一步让女人成为附庸的意思。但是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妇女解放已经几十年了,为什么女人对于女人,尤其是对自己女儿的狠劲,却比男人更胜一筹,这背后又是为了哪般?

女儿初潮,忐忑不安,也不敢问妈妈,自己怎么都处理不好,晚上把床单搞得一团糟。妈妈满脸嫌弃,开始抱怨怎么女儿怎么这么早就来月事了,回想自己并没有这么早。然后不耐烦的告诉女儿应该怎么处理,在她自己每次月事的时候也是满脸的嫌弃,口头禅是“真是烦死了,又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妈妈对自己的女人的性别极度的不认同,认为成为女人是一件极度无奈,让人烦心的事。这种不认可更多的是来自于前面所述的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文化,如果一天天的连明天会不会被像牲口一样卖掉都不知道,怎么会愿意来投胎做个女人呢?

这种性别的不认同导致产生自我厌恶,但是为了维持自我的功能,也就是保护自我,这种自我的厌恶只能够给别人。限于性别的原因,不能够给老公和儿子,只能够把自己不接受的部分投注到女儿的身上。换句话说,其实本来跟女儿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女儿只是成了母亲自己所厌恶的那个部分的替代物。

从出生开始,女孩子就一直承载着妈妈厌恶自己的那部分的重担,不仅如此,还需要承担母亲对自己完美女人的期待。

为了赢得自己母亲的认可,女儿必须无限制地满足母亲的期望,因为这不仅可以带给母亲真正物质上利益,例如金钱,更能够满足母亲自己那个全能自我的需求。

母亲把自己无所不能的完美自我寄托在女儿身上,对她来说,女儿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你能够满足我的愿望就是好的,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你就是坏的。这也正是很多女儿为家里做了很多,甚至不惜破坏自己的小家庭为原生家庭做贡献,母亲却认为理所当然的原因,对她而言,女儿就是她,有什么可内疚的呢?

这样,女儿需要承载来自母亲投注的能量呈现出了两极,一极是坏的不被接受的部分。这个部分以厌恶,打骂,嫌弃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女儿体会到的毫无价值感,不被认同。如果家里还有兄弟作为比较,例如《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就会时刻处在愤怒之中。要么就自尊全无,低到尘埃里,一辈子都在毫无界限地迎合他人,满足他人。

由于母亲投注很多理想自我的能量到女儿身上,女孩子就必须表现得乖巧,听话,成绩好,为家庭做贡献。只有女儿符合这些标准,才能得到母亲的肯定和关注。长此以往,女儿形成一种内化的信念:我只能成为优秀而且为家庭有贡献的人才能得到认可。

女人何苦为难女儿

这样,樊胜美式的“扶弟魔”出现了。母亲依然沉浸在自己全能自我的理想状态里,不允许女儿有脆弱,承担不了的情况,因为她自己承担不了自己弱的一面。另一方面,女儿能力是有有限的,但是不敢在母亲面前呈现,因为母亲会嫌弃,即使呈现了也只会被母亲打击,只能硬抗,直到自己崩溃。

而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我们不成长,这种模式又会再次复制到下一代的身上,让女儿再次成为受害者。需要警醒的是,这种母亲养育出来的儿子通常也不会负责人,多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母亲把该儿子承担的责任也一并甩给了女儿。

如何摆脱何种状况呢?我们需要的是从觉察做起,需要讨论的请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