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向死而生,思考为一切之先
蔡志忠三岁半很焦虑,想“我这辈子要干什么”,蹲桌子底下思考了整整一年,四岁半立志,“我要画画”。
15岁,从省一彰中辍学,孤身去台北画漫画。画了200本,去电视台5年,去漫画公司7年,拿过动画金马奖——总之所有的奖都得了。
36岁,有220万人民币,三栋房子。对自己说,“这辈子赚钱的事够了,从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赚钱盈利,所有的时间都归我享用”。
然后去日本4年,画诸子百家。几乎画了20本,才开始出版。又花了三年学习佛法,学透后画佛经漫画。
自称有十项专长,第一项专长是物理。第二是数学。还有桥牌、动画、漫画、道家思想、禅宗思想、佛陀思想等等。有段时间觉得自己,“今天比昨天更聪明,这个礼拜比上个礼拜更聪明,今年比去年更聪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笨”。决定趁着最聪明时挑战最难的。 于是花了十年又四十天研究物理。
纵观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用他自己的话,“我活了别人十辈子”。然而天赋异禀、才智过人的人有许多,如蔡志忠般活成传奇的却凤毛麟角。
蔡志忠总说,“努力是没用的,努力只是比不努力好一点。要学会思考。”说,“思考为一切之先”。那他到底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呢?
1.思考为一切之先
“先知道你是鱼还是鸟,你才知道哪里是天堂
还是地狱
如果鱼在天上游,鸟在水里飞
那两个都死了”
蔡志忠说,“改变你的想法,你就会厉害一百倍”。他认为一个人会成为很厉害的人,不是因为很努力,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样把它做好。每个人一定要先想通,我是鱼还是鸟。就很清楚什么是我的天堂,什么是我的地狱。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随波逐流。每个人当然要选择自己的人生之道,但在这之前要先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
蔡志忠每天凌晨 1 点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窗前思考。先思考这一辈要干什么,再思考目前要干什么,最后思考今天要干什么,想清楚就坐下来开始工作。聆听宇宙的声音,心灵会告诉你一些早该想到的事。
而后连续工作到下午 1 点或者 2 点,吃午饭,吃午饭睡午觉。下午 3 点以前不和人交流。他没有手表、手机,因为不想时间被切割成碎片,天黑了就睡觉。说,“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每天清晨一醒来,不去看报纸,不去看新闻,不去看电视,不去讲话,每一天都像新的开始。你会看到未来。如果你落实为讲话,你就坠入凡尘,坠入昨天。”
44年来不吃早餐,近4年一天只吃一餐中餐,因为吃太饱变迟钝,影响思考;想要瘦一点,因为太胖不可以站太久,影响思考。奉行药王孙思邈所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我曾在深山寺庙中度过十日内观禅修,其中九天隔绝音乐书籍书写等一切讯息,禁止任何交流、包括眼神手势交流,高度觉察念头,训练专注当下。是从外至内的静默,以钟声起卧坐眠。
那次禅修之旅对我影响非常深远。亲身体验才恍然发现,我们几乎没有一时一刻在当下,脑中一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听不见而已。我能明显感受到,看到的讯息、言语的交流,都会扰乱我们的心神。我们每一刻都身处嘈杂中,打开微信哗啦啦讯息倾盆而下,脑海中像有无数“念头炸弹”,每个信息都像点燃一个炸弹,瞬间引爆一片。
东方哲学讲“心定,此心不动”,但从理论上难以做到,若非通过特殊训练亲身体验,很难发现原来心一直很吵,我们的心始终在躁动不安中。这时别说保持思考的独立性,专注都很难。
蔡志忠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绝对静默的环境,在这样的静默里,他能聆听到宇宙的声音。俗世的嘈杂在脑海中淡去,思想深处故事画面涌上来,他拿起画笔,脑海中的画面一一浮现于画纸。
蔡志中说自己几乎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珍惜灵感,“灵感来临就要马上画下来,不能挑挑拣拣,因为灵感过了就是过了。”他有很多的草稿,从中挑选可以出版的,最终可以出版的约两成。
1985年,蔡志忠以漫画家身份获得“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爸爸坐在台下,蔡志忠邀请爸爸站起来,在镁光灯下举着奖杯说,“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没有逼我继续上学,没有叫我去补习班,没有叫我去电脑班,也没有将他一生未完成的愿望,要我去替他完成,才使我有机会画漫画,感谢爸爸!”
蔡志忠把这样的自由传给了下一代。女儿数学考 58 分,很骄傲在女儿试卷上签名,下次考零分,请她吃牛排庆祝。跟女儿讲,“最后我们总要拿一把刷子赚饭吃,所以我们要选好哪一把刷子,把它玩的最好。不可能同时学六把还学的好嘛。”
小孩子是要住在明天屋子里的,采取昨天的设计蓝图,不是太过时了吗?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石头独坐大地,它哪里也不走,谁也不需要向谁学习,谁也不需要向谁看齐。
2.特立独行的狂人
蔡志忠花十年赚到了220万人民币,三栋房子,公司如日中天,事业蒸蒸日上。大部分人这时会选择继续赚六栋房子,继续赚440万人民币。他算了算,如果这辈子不赌博、不吸毒,每天吃泡面,这些钱足够活到老,那就不要再赚钱了。
他在那时选择关闭公司,那一年他 36 岁,他说 36 岁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有个朋友30多岁,丝毫没有所谓剩女压力,依然纯粹投入恋爱,享受爱情本身。认为恋爱首先基于纯粹的精神。而后遇到某个人,两人忽然“有了点婚姻的感觉”,才开始考虑婚姻,然而并无压力和强求。
我与她分享沟通的“心理教练女性个案”,有儿子辍学在家的,有丈夫暴力出轨的,有家庭生活痛苦的。她说,“这些事件是表象,根本在内心。内心还不强大就投入婚姻,犹如没有盔甲、赤膊上战场,于是承受现实的痛苦打压。他们真是勇士,我可没这么勇敢。”——在外人看来她勇敢而特立独行,然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还得以长远论之。
蔡志忠很小就知道,钱不是要赚得多,钱要赚得早。他有很多50岁赚100亿的朋友,觉得50岁赚100亿不怎么样,因为他们看起来过的不怎么样。但 20 岁赚1000万就很厉害。很早就有钱,就有能力不做不想做的事情,也有能力做想做的事情。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晚了也没那么痛快了。”
有些人看起来很狂,特立独行,和大家都不一样。然而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不是狂,他们并非天性特立独行,而基于独立思想和对生生活本质深刻的洞见,做出个人最理智合理的决定。
蔡志忠目标不在当代名利,而致力于“让历史记住我1000年”。他关注垂名历史的人物,发现“那些人物会厉害到留名传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曾经花一整段的时间做单一一件事情。”
他分析之下有几个点,首先要热爱这件事,其次要花一段时间全力以赴,去做单一一件事,最后达到置心一处,置身一处。“当你完全地融入了你的焦点,没有时间,没有自己,没有对象。就如列子所说,“眼如鼻,鼻如耳,耳如声,声如风”。他逆风而行,等于跨越了时空,那有什么办不到呢?若想活的很深,必须要“舍”。一般人想要的太多,这个也要,那个也要,最后什么也没拿到。”
我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关键在于先确定人生方向,商业形式属于工具,人生方向为主,工具为辅助。而我、以及大部分人都把“工具”当作追逐方向,看什么火、什么好做蹿进去做什么。舍本逐末。不排除许多人因时机借势而起,然而最终还是要回到本质,人生方向上。
没有找到人生方向,就急急忙忙出发,方向对错都不知道,急啥呢?
到底什么是本质呢?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呢?问问自己: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样利用这段时间?如果还能活几天呢?二十年呢?
3.完成梦想的唯一方法,是从梦中醒来
蔡志忠说,“人要有梦想,人没有梦想,就像蝴蝶没有翅膀。完成梦想唯一的方法是,从梦中醒来,然后用行动去把梦想实践,让它变的真实。”沉陷于思考,容易陷入虚无,蔡志忠是一个践行者。
他曾经坐在椅子上58个小时。坐椅子只坐5公分,姿势很正,手不会酸,脚不会酸,肩膀不会酸痛。唯一动的只是手指头。“你置心一处,置身一处,所有的全部都听不到。”曾经42天没打开门,在屋子裡面完成一件工作。58个钟头,为了完成一个电视片头。曾经去日本4年画诸子百家。曾经10年又40天研究物理。
这并不是毅力和努力,按他自己来说,是疯了。太喜欢做喜欢做的事了。而且也有能力。若认为蔡志中的成功来源于努力毅力,是舍本逐末,他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归根到底、扎根于智慧。
“所有做的事情要改变观念。每个人都说,我要努力,我要努力,我要努力做,这样不对的。去街上看,没有人不努力。一个人,下午三点半,冒著大太阳,骑著摩托车,你问他在干嘛?他在努力赚钱。努力,不会达到最好的结果。要倒过来,一定要先想你要达成什麽目的,然后想需要什麽条件,然后设计一条路去达成这个目的。”
他说人生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生就是找到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
第二阶段,要有自我要求,做出来的比期待的好,就会更好,比期待的快,就会更快。要做的越来越好,越来愈快。
第三阶段,品质最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样就没有敌手了,敌手都死光了。你就会天人合一,只为快速做好事情,没有其他追求。
第四阶段,你会发现人生的最大秘密,原来完成事物不是工作,是最大的享受。
我很庆幸,遇见蔡志忠的人生。
他自小立志,不曾偏航,置心一处,活在当下;他向死而生,计划好好死后葬在少林寺塔林,死掉前一礼拜办个60人party;他物质极简,为不受名利诱惑,保有精神最大自由。
我们看到这样一位生命,似乎只是自我完成,然而世界因他更绚烂,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